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羞耻心性格心理

来源: 最后更新:22-06-16 12:03:17

导读:  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可以反映出孩子的羞耻心,这是以自尊心为基础的道德情感。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羞耻心

  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可以反映出孩子的羞耻心,这是以自尊心为基础的道德情感。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羞耻心,有利于加强孩子对道德的认识喔。

  幼儿上进的内在动力,孩子有了羞耻心,才有对错误事物的抵抗能力,才能预防和矫正不良行为,促进个性的健全发展。天真的幼儿有过错在所难免,要想使孩子知错改错,父母和老师应当采取启发诱导的办法,启迪孩子的羞耻心。

  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

  提高道德认识是培养羞耻心的前提。要反复教育幼儿,使他知道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逐渐形成一定的是非观念。孩子有了是非观念,能够辨别是非,才能产生正确的荣辱感。

  爱护幼儿羞耻心的幼芽

  每个幼儿都有羞耻心,幼儿有了过错以及因过错而受到批评或处罚,总是希望家长、老师和同伴帮他“保密”,不要宣扬出去。家长和老师应当理解孩子的心情,珍惜和爱护孩子这种羞耻心的幼芽。

  使幼儿的羞耻心在同伴舆论中深化

  3 岁左右的幼儿有了过错,一般只在成人面前才有羞愧感。5岁以上的孩子开始懂得同伴舆论的压力,会在同伴面前自觉地产生羞耻心。所以,让孩子多同小伙伴交往,可使幼儿的羞耻心在同伴舆论中得到深化。

  尊重幼儿,多赞许少责备

  通常,赞许有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和自尊,特别是当众的赞扬,可使孩子感到被人尊重的喜悦和自豪,一有过错,会立刻感到羞愧而努力去改过。过多责备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力,久而久之,羞耻心也会逐渐淡化而终归于泯灭。

  防止幼儿羞耻心的“负面效应”

  羞耻心有时也可能带来某些消极的方面,例如,自己做错了事,因感到羞耻而不敢大胆承认错误。因此,要使幼儿具有健康的羞耻心,必须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这种能力是发展幼儿自我意识、形成优良个性品质的重要条件。

  父母要善于观察、分析儿童羞耻心产生与发展,并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在孩子做错了事时,要善于运用他们的羞耻心,去激发他们的歉然、反悔的情绪体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培养和爱护孩子的人格及自尊心。有的孩子做了错事,要求父母“保密”,家长应理解和保护这种正常而脆弱的羞耻心,切忌挖苦、讽刺、羞辱,甚至体罚,因为那样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羞耻心逐渐淡化和泯灭,或者走向极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习以为常,那就什么羞耻事都会干出来了;或在极度羞辱的情况下,成为胆小自卑、拘谨的人。

标签: 羞耻心  孩子  幼儿  过错  同伴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zaojiao/xwxg/5159.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