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通草蒲公英有什么作用 通草蒲公英怎样煮水喝

来源: 最后更新:22-05-10 03:27:41

导读:我现在正在哺乳期,但是因为奶水一直下不来,现在已经引发了乳腺炎,家里的亲戚要我用通草和蒲公英煮水喝,我想请问一下通草蒲公英有什么作用?

我现在正在哺乳期,但是因为奶水一直下不来,现在已经引发了乳腺炎,家里的亲戚要我用通草和蒲公英煮水喝,我想请问一下通草蒲公英有什么作用?

通草蒲公英有什么作用

通经下乳

通草味甘淡,质地轻,中医认为通草以淡行事,可通行人体经络,具有通经下乳的功效,对于产后乳少、乳汁不下等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蒲公英中的有效成分也可以帮助疏通阻塞的乳脉管,促进乳汁分泌。

清热利尿

通草具有通利经络的功效,能下行膀胱经,帮助利尿消肿,其中成分可以增加人体尿钾排出量,可以用于治疗尿闭不下、淋症涩痛等症;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对于尿路感染、尿血等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散结消肿

蒲公英入肝、胃经,能解内热,缓肝火,散结消肿,消痈散结,对于淋巴结肿大、乳腺增生、乳腺炎、甲状腺肿大等症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抗菌消炎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于感冒发热、目赤肿痛、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胃炎等均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通草蒲公英怎样煮水喝

材料:通草5克、蒲公英15克,布袋1个。

1、将通草和蒲公英放入布袋中。

2、加水浸泡30分钟左右。

3、倒入砂锅中,用大火煮开。

4、水开后改小火再煎15-20分钟。

5、将布袋拿出,取汁饮用。

蒲公英和通草煮水比例

3:1

建议蒲公英和通草的煮水比例为3:1,也就是说蒲公英3份,通草为1份,建议煮水蒲公英可以用15克左右,通草用5克左右。

其实蒲公英和通草煮水并无严格的比例规定,这个比例可供参考,在不超过药用量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增加或减少用量。

通草蒲公英煮水要注意哪些

1、用量要注意

1、一般通草的药用量为3-5克,蒲公英的药用量为10-15克,通草药性微寒,用量过大可能会引起腹部不适、便溏等症状或导致小便次数增加,加重肾脏负担;蒲公英药性偏寒,过量服食蒲公英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部不适、泄泻等一系列的胃肠道反应。

2、不宜长期喝

通草和蒲公英都属于中药材,其中的药物成分需要通过肝肾代谢,长期服用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且通草蒲公英煮水具有较强的利尿功效,长期服用可能会影响肾脏功能的正常运行,对肾脏产生不利影响。

3、谨防过敏

通草和蒲公英都属于草本类药材,有一部分人群服用通草蒲公英煮水可能会出现荨麻疹、全身瘙痒等一系列皮肤过敏反应或者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若无法确定自身是否过敏,可以先喝少量的通草蒲公英煮水,观察自身有无不适,若无不适,则可继续服用。

4、辩证应明确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多数感染属于热证,但也有一部分感染属于阴寒证,如:病程较长、无发热、体质虚弱等,这类人群服用蒲公英,不仅病症不会好转,反而可能出现食欲减退、面色苍白、倦怠乏力等症状,所以在服用蒲公英时辩证需明确。

喝通草蒲公英煮水的禁忌人群

1、孕妇

通草和蒲公英均属于一种中药材,孕妇体质特殊,无法保证其中的药物成分是否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且通草具有通利经络的功效,孕妇大量服用可能会导致胎儿流产,所以建议孕妇不宜喝通草蒲公英煮水。

2、中寒者

寒气外侵,客于五脏,出现四肢无力,四肢冰凉,脐腹疼痛等中寒患者不宜喝通草蒲公英水,因为通草蒲公英煮水药性偏寒,中寒者服用可能会加剧体内寒气聚集,从而使不适症状加重。

3、气阴两虚者

口渴气短、胃脘痞满,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等气阴两虚者不宜喝通草蒲公英煮水,因为通草蒲公英水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气阴两虚者服用会加剧气与津液耗伤,从而是不适症状加重。

4、阳虚外寒者

是指阳气虚不能温煦体表,出现外寒证候,主要表现为怕冷、手脚发凉,面色青白、下体寒凉等,因为通草蒲公英水药性偏寒,阳虚外寒者服之会加重阳虚症状。

5、脾虚泄泻者

通草和蒲公英药性均偏寒,两者同用寒性更甚,所以脾胃虚寒者不宜喝通草蒲公英煮水,以免加重原本的便溏、腹泻等不适症状。

标签: 通草蒲公英有什么作用  通草蒲公英怎样煮水喝  中医养生  蒲公英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yangsheng/zhongyi/1997.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