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苏州疫情心理指南(苏州市疫情风险)

来源: 最后更新:22-09-16 02:19:45

导读:宅在家中的人如果出现烦躁恐慌等情绪怎么办?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确诊的担心病情严重,无法治愈,疑似的担心自己会被确诊,怎么办?

  1.增加对自身状态的理解度。现在很多的反应是对突发事件的正常反应,要认识到每个人在经历重大负性事件后都会有一些焦虑、担心等负性情绪,这些是正常反应,接纳并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并适度宣泄情绪。

  2.保持稳定状态。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压力。稳定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一些稳定化技术实现,比如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训练。

  3.采纳积极的应对措施。根据国际心理援助准则,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获取良好的社会支持,与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电话、网络交流和沟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能有愉悦感的事情。

  @密切接触者

  担心自己受到感染,怎么办?

  1.关注积极信息,特别是疫情防控进展的积极信息。

  2.关注自我防护和应对压力的科学知识,掌握调整情绪状态和行为的科学方法。

  3.增强信心,让积极信息和科学知识发挥作用,认真配合社区和疾控部门的工作。

  @一线工作人员

  如果心理负荷达到极限,怎么办?

  1.合理为这些人群设置工作持续时间,适当轮休,在他们工作之余的休息场所,能够播放一些轻音乐,让他们能够在休息时得到最快的、最好的放松。

  2.掌握一些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方法,比如痛痛快快地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自己好好哭一场。比如花几分钟的时间做一些拳击性的运动。还可以去做一些语音聊天,找自己特别想聊的人说说话。

  3.积极地做一些方便的运动,比如室内的运动,打太极拳、举重、仰卧起坐等等。

  4.第一时间或者定期与家人沟通交流。要知道,对一个人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支持,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家人,来自于亲人,所以这时候我们多忙多累都需要和家人积极保持联系。

  @宅在家中的人

  如果出现烦躁恐慌等情绪怎么办?

  1.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2.钻研一件事情。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3.找到一种支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认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的主题可以丰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4.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一遍八段锦或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

  5.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标签: 家人  的人  情绪  状态  心理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techan/637287.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