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07-11 03:02:38
小编在网上看到国外新闻关于,一家爱尔兰网红咖啡店推出一则特别的规定,表示将以保护员工及其他客人利益的名义,对熊孩子们收取15%额外的 “尖叫费”。这项规定引起了讨论,你觉得合理吗?
“熊孩子” 顽劣的背后是“熊父母”的不作为
在国内,也有过不少类似情况的大讨论。比如关于 “高铁上是否要设立儿童车厢” 的话题,也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其实,孩子是家长的镜子。一个蛮横霸道、无理取闹的熊孩子背后,一定有若干个对他人苛刻、却对孩子万分宠溺的长辈。其中我们常听到的典型对话是:
你跟他叫什么劲,他还是个孩子!
他还小,长大就好了!
等你自己有孩子,你就明白了
……
就在上个月,北京的一家书店,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在安静的书店里,学习外教大声朗诵英文,声音格外的刺耳,女店员好心地提醒他,没想到被男孩指着鼻子大骂:
“我一直来的,就你管我!”
“信不信我抽你!”
骂完,一个戴口罩家长样的女子上前拉开孩子,她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只是淡淡招呼了句:
“他还是个孩子呢,不要跟他计较,
你不要管他了,去忙你的吧。”
视频中,拍摄者大为不解,可书店员工却淡淡一笑:“习惯了。”其实最令人产生抵制情绪的不是熊孩子尖叫,而是家长在一旁对此的不闻不问。
在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中,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在自己获得关照/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妨碍他人?
中国有一句古训,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家长能教会孩子换位思考,也就不会有那么多 “看不懂的事” 了。
而有一位宁波妈妈的做法,就很值得让人为她点赞。 在宁波飞往西安的航班上,一位妈妈带着1岁半的女儿坐飞机,怕孩子会吵闹打扰到其他人,为头等舱的其他旅客准备了耳塞、糖果、还有一封致歉信。
礼物虽轻,但却足够有心。而其实很多在公共场合被打搅的人,最恼火的是对方家长根本不重视,反复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拥有 “为非作歹” 的特权。
一旦矛盾产生,熊孩子的爸妈还会用锋利的言语去为自家孩子做全方位的辩护,而不是在前期进行教育、规劝和预防。
熊孩子与好孩子之间只是隔着家长而已
出门在外,遇到什么样的人,有何种突发状况,其实很难预测。孩子的部分行为也是无法预料,一旦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状况,但至少可以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的哭闹大戏又一次上演的时候,作为父母是不是特别希望手里有个遥控器,啪嗒一按,立刻变成静音模式……
那么如何来有效管理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和情绪?
根据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心理需要
确定社交场所活动安排
很多时候孩子的吵闹与大人选择的地方有关。
家长要带孩子去一个公众场合,在考虑如何控制孩子情绪之前,更需要去思考场合的环境和内容,是否适合带孩子去。
比如3岁以内的孩子,尽量避免去图书馆此类安静的地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很难主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容易影响到他人。可以选择孩子常去的地方,比较熟悉的场景会有利于孩子放松情绪,而非焦躁不安的情绪。
面对孩子的 “熊” 行为
家长一定要有所作为
如果面对孩子的吵闹束手无策,平时在家也一定对孩子没辙。造成孩子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第一场所是在家中,在家里爱闹腾的孩子到了户外也会爱吵闹。
在外表现出 “熊” 的孩子,在家一定也是个熊孩子,所以不管在家中还是外出,对孩子不好的行为,作为家长一定要及时有所作为。
不过,也要注意孩子的哭闹有时也是一种预警,比如突然不舒服,或者不愿在这个地方继续待下去,只是家长却没有意识到,此时不用跟孩子讲大道理,尽快带孩子安静地离开,第一时间安抚TA的情绪;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当场训斥孩子,你越责骂孩子,TA就越感到委屈,所以哭闹根本停不下来。
提前给孩子做好多方面准备
在出门前,根据不同的场景对孩子进行不同的 “出门培训”,为TA制定一些规则。
平时要多进行预警,孩子不可控的情况有很多,家长要想到有一万个万一,比如带年幼的孩子出门,要带块尿布或者是塑料袋来应对紧急情况。
家长以身作则
孩子会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来学习怎样和世界如何交往。孩子会像海绵一样,无意识地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其中也包含了父母待人处事的方式。
没有孩子天生就是被人厌烦的“熊孩子”,只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在他们成长道路上提供合适的教育和言谈举止的示范,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那个本就美好的自己。
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 帮学生化妆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浙江大二女生冲上热搜,彩妆,妆容,模特,王
2023吉林省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政策解读 2024张杰上海演唱会启东直通车专线时间+票价 马龙谢幕,孙颖莎显示统治力,林诗栋紧追王楚钦,国乒新奥运周期竞争已启动 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 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是什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