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如何进行有效亲子沟通?避免亲子沟通的四大误区

来源: 最后更新:23-01-27 12:04:14

导读: 如何进行有效亲子沟通?如何能和孩子更好的进行沟通,及时避开和孩子沟通的误区?下面来看看亲子沟通会存

如何进行有效亲子沟通?如何能和孩子更好的进行沟通,及时避开和孩子沟通的误区?下面来看看亲子沟通会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提问式沟通

很多想要了解孩子的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总是采用提问的方式:“你在幼儿园怎么样啊?”“你们幼儿园今天都在玩什么?”“老师今天教了什么?”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有限,不能很好的理解父母话中的含义,甚至不能很好的组织自己的语言,对于爸爸妈妈这样的提问回答不上来,也不愿意回答类似的问题。

在和孩子沟通中要尽量避免提问式沟通,而应采用类似“我猜你今天在幼儿园玩滑梯了?”这样互动交流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能够让孩子身临其境的表达。

误区二:不自然沟通

有些爸爸妈妈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喜欢捏着嗓子或者装作某个动漫人物的声音,有时也会模仿孩子的某些表达方式与孩子沟通,例如:“喝水水,洗脚脚”。

本来是想用这样的沟通方式来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孩子达到“平等”沟通,但这样的沟通方式,在孩子言语发展期,没有为孩子建立起一个标准的语言环境,会影响孩子的言语发展。

误区三:多讲少听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听到的都是爸爸妈妈的声音“宝宝你看……,是这样……那个不可以……,却很少能够听到孩子讲话。很多时候爸爸妈妈们和孩子的沟通更像爸爸妈妈自己的单口相声,孩子对这件事的感觉是怎样的?有怎样的表达?

往往在父母的各种情绪中被忽略了,从而导致孩子做事拖拉等很多失去自我的坏习惯。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有时需要静下来听听孩子想要表达些什么,不要急着给孩子否定,先听一听孩子的表达,了解孩子的需求。

误区四:不分轻重的逗孩子

孩子的言语理解能力有限,不似成人能够了解“言外之意”,当成人有这种逗弄的言语,孩子会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我没鼻子了!”,孩子在这样的理解下,会害怕、会哭就不奇怪了。有时父母也会吓唬自己的孩子“你不听话,我不要你了!”这些逗弄和吓唬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安全感和亲子关系。

标签: 孩子  误区  自己的  爸爸  妈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yuer/liusui/28058.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