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孩子的共情能力该怎么培养

来源: 最后更新:22-11-25 12:01:45

导读: 共情,又称神入、同理心,指的是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情感的识别,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并作出相应情绪反应的

共情,又称神入、同理心,指的是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情感的识别,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并作出相应情绪反应的过程。具有良好共情能力的人能够及时把握他人的情绪情感,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这就是人们生活中说的善解人意。共情是建立、维持友谊的一种重要能力。它可以增加亲密关系的满意度,改善家庭关系的质量。因此,我们值得讨论一下,在父母养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共情能力。

共情可以创造温暖的联接

为了培养儿童的共情能力,家长首先需要成为反应敏感的父母。母亲养育功能的基础是母亲的反应敏感性——对儿童身心基本需要的敏感性(对儿童需要信号的敏锐觉察)与反应性(根据儿童发出的需要信号,恰当、及时地给予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情感需要。一项对2-6岁幼儿进行的研究发现,对幼儿的不同需要,母亲的敏感性与反应性存在着明显差异。母亲往往更注重生理需要的满足,对满足心理需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幼儿阶段是培养共情能力的关键期;对于0-3岁的婴儿来说,母亲要保持对儿童身心需要的反应敏感性:

1.对生理需要敏感,例如:当孩子饥饿或想睡觉时,能及时发现并做出恰当反应;当孩子哭闹时,能知道孩子哭闹的原因。

2.对自主需要敏感,例如:把孩子看作是独立自主的个体;能认识到孩子的一切意愿和活动都有其合理性。

3.对陪伴需要敏感,例如:能经常陪着孩子一起玩;能够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

4.对接纳需要敏感,例如:当孩子想要引起大人注意时,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的回应;能够接受孩子的任何想法。

其次,为了培养儿童的共情能力,家长要做情感温暖的父母,即向孩子表达对他的关爱和理解。父母情感温暖指的是,父母的养育行为具有支持性和反应性,对孩子的需要反馈敏感且及时,前后保持一致。情感温暖的父母对儿童充满关爱,对孩子行为倾向于表达赞同,无论情绪还是行为上都对孩子表现出积极关注。父母的情感温暖会促进孩子的情绪支持能力发展,这有利于同伴关系的维持和改善。

最后,为了培养儿童的共情能力,家长要做“心智化”的父母,帮助孩子学习并表达对他人的理解,增强孩子的自我觉察能力。在与孩子的互动,父母中要多鼓励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尝试理解父母的想法和感受,多与孩子沟通生活中的细节,帮助孩子理解他人。在与孩子的交流中,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习用词语来描述心理状态,帮助孩子形成更为精细的、描述和推理心理状态的概念框架。

父母的“心智化”是孩子心理的“眼睛”

总之,家长在养育过程中要注重帮助儿童理解他人、理解世界,并能够用言语交流表达,从而提升孩子的情感共情能力与认知共情能力。

标签: 孩子  父母  能力  儿童  情感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yuer/liusui/15529.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