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富有地域特色的蒙古族刺绣(蒙古族传统刺绣图片)

来源: 最后更新:23-05-14 12:17:24

导读:

1、富有地域特色的蒙古族刺绣
2、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刺绣
3、碉房,富有地域特色的藏族民居
4、西藏的传统

文章目录:

1、富有地域特色的蒙古族刺绣

2、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刺绣

3、碉房,富有地域特色的藏族民居

4、西藏的传统民居,富有民族地域特色

5、地域文化:蒙古族的地理文化

6、猜你喜欢:

1、富有地域特色的蒙古族刺绣

蒙古族的刺绣和蒙古族的服饰一直都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特别是蒙古族的长袍。在蒙古族的服饰上面,我们也常常能清晰的看到一些刺绣图案,这些图案都包含了一些象征性的意义。那么,大家对于蒙古族的刺绣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蒙古族刺绣的简介

刺绣,在蒙古语中叫做“嗒塔戈玛拉”。说道刺绣,大家马上就会想到苏杭刺绣,认为是江南秀女的专利,其实不然,草原上的蒙古族妇女,强健、丰腴,不但能牧羊,而且个个都是刺绣能手。蒙古族民间有一首“荷包歌”是这样唱的:

八岁的姑娘呀绣呀绣到一十六岁,像是班禅援给僧人的荷包。九岁的姑娘呀绣呀绣呀到一十八岁,九条金龙呀转动着眼睛的荷包,十几岁的姑娘绣呀绣到二十整,十只孔雀呀衔着的荷包。

蒙古族的姑娘从小就要和母亲学习刺绣。心灵手巧的蒙古族妇女,仅凭一缕丝线,几片绸缎,巧妙地缝绣出一件件凝聚生活哲理,包含人间情趣的各种服饰以及生活日用品,可谓锦绣花团,竟相争妍。如果来辽阔的绿草如茵的内蒙古大草原,就会发现蒙古族牧民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刺绣世界里。她们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纹样粗犷、线条明快,色彩对比强烈,具有北方游牧民族风格的蒙古族刺绣。

蒙古族刺绣的表现方法

蒙古族服饰刺绣,主要运用帽子、头饰、衣领、袖口、袍服边饰、长短坎肩、靴子、鞋、摔跤服、赛马服、荷包、褡裢等处,其表现方法有:夸张、对比、象征、添加、简练的各种表现方法,用彩色的丝线、棉线、驼绒线、牛筋在各种绸布、皮革上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各种精美图案的刺绣。刺绣工艺大体分绣花、补花、盘花、抠花、还有混合绣等。绣制成精制的纹样装饰在服饰任意部位,使蒙古族服饰、刺绣完美地融合为一体。

蒙古族服饰刺绣纹样无不包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这种象征性的手法与刺绣技艺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图案内涵特征。

蒙古族刺绣,不仅代表着本土文化,而且也表现了蒙古族历史、信念、理想和审美情趣,表现出了蒙古族在一个时代中的各个阶层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是一种具有北方游牧民族风格的蒙古族文化。

您可能也喜欢:

彝族“指尖上的艺术文化”烟盒舞

细谈蒙古族与哈达的礼仪文化

惟妙惟肖的彝族“跳菜”文化

特色明显的蒙古族赛马文化

2、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刺绣

刺绣是民族传统文化,每个地方的刺绣都有所不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刺绣文化都有所不同,都各自有着自己的特色。蒙古族的刺绣饰品是远近驰名的,特别是装饰物,都是非常精美,丰富的,而且蒙古刺绣与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下蒙古族文化是如何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

1、历史渊源

据罗布桑却丹所著《蒙古风俗鉴》等有关文献记载,在13世纪下半叶(元朝)之前,古代蒙古人在生活中就很注重刺绣艺术,并且应用范围很广。蒙古族的祖先结合自己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创造了适合自己民族需要的衣冠靴帽和器皿家具。

在蒙古族的衣、食、住、行中刺绣的使用很普遍,蒙古包自古以来就是蒙古民族居住的一种帐幕,蒙古包的顶部和边缘装饰以及门帘都要用贴花刺绣方法装饰,地下铺的密缝毡子也要绣出各种图案,成为一种富有装饰性的艺术品,使牧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和舒适。蒙古袍和生活中的长坎肩的“前襟花”、“衣侧花”以构图严谨多变,题材丰富多彩为特色,恰当的疏密安排,小花小鸟点缀的妥贴,浅黄、粉绿色的镶边,显得非常悦目。蒙古族劳动人民的这些刺绣品自然而不造作,朴实而无虚饰,在刺绣中质朴自然的歌颂了美好生活,使人从艺术享受中得到审美教育。

2、传承方式

在蒙古民族中自古以来有家家妇女善于刺绣的传统习惯。在古代,不论蒙古贵族妇女,还是贫苦的妇女,一律学习掌握刺绣。蒙古族姑娘从小就学习刺绣,掌握家中各种针线活儿的技能,当然这种学习是没有专门的学校和教师指导的,主要是从母亲熟练的针线、刺绣中得到启发和培养的。

在古代的蒙古社会中是不出售各种衣帽等生活用品的,各种用品和刺绣品全部由每个家庭中的妇女来担负,因为自己做的是根据使用对象和身体情况不同而制做的。家中女儿到十七八岁或二十岁,刺绣的能力达到比较熟练的时候,在进一步学习刺绣的同时,还要进行家教,在出嫁前都要给婆家的每一个人做一双“斯布登高吐拉”,这种“斯布登高吐拉”就是从娘家带给婆家全家的见面礼,从一般家庭看也得做五十几双鞋和靴子,特别是给新郎做的靴子就要更加细心,其造型和图案的花纹也十分讲究,刺绣的技巧也十分精细,同时还要给新郎精心刺绣八个飘带的烟荷包,这些都是在出嫁前赶制的。(这些习惯在东部蒙族旗县尤为突出)这种靴子的刺绣好坏,常用来衡量姑娘的聪颖程度和能力。

您还喜欢:

壮族黑衣壮传说及传统习俗

壮族医药的形成与发展

妙趣横生的壮族酒文化

壮族舞蹈文化及传承与发展

3、碉房,富有地域特色的藏族民居

由于受气候与环境的影响,藏族的居住建筑大部分是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由于形如碉堡,所以被取名为碉房。碉房是藏族具有特色的一项建筑,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也是藏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富有地域特色的藏族民居碉房。

1、碉房介绍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一带,为了适应青藏高原上的气候和环境,传统藏族民居大多采用石构,形如碉堡,所以被称为“碉房”。

碉房一般有三到四层。底层养牲口和堆放饲料、杂物;二层布置卧室、厨房等;三层设有经堂。由于藏族信仰藏传佛教,诵经拜佛的经堂占有重要位置,神位上方不能住人或堆放杂物,所以都设在房屋的顶层。为了扩大室内空间,二层常挑出墙外,轻巧的挑楼与厚重的石砌墙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建筑外形因此富于变化。

藏族民居色彩朴素协调,基本采用材料的本色:泥土的土黄色,石块的米黄、青色、暗红色,木料部分则涂上暗红,与明亮色调的墙面屋顶形成对比。粗石垒造的墙面上有成排的上大下小的梯形窗洞,窗洞上带有彩色的出檐。在高原上的蓝天白云、雪山冰川的映衬下,座座碉房造型严整而色彩富丽,风格粗犷而凝重。

碉房,藏语称为“卡尔”(tnkhar)或“宗卡尔”(rdzong-mkhar),原意为堡寨,多建于险峻的山石上,巍峨高耸,易守难攻。山南的雍布拉康,后藏的娘若香波,洛扎的桑嘎古托,便是此类建筑的代表。碉房是有着特定含义的建筑,它对西藏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如土石结构、如平顶风格;但碉房并不能完全代表西藏民居。

西藏腹心地区的农村和城镇居民居住的房屋称为“慷巴”(khang-pa),有楼房亦有只建一层的平房。楼房多为二三层,个别富裕人家的楼房有四五层,而建一层房屋的在西藏各地随处可见。笔者多次在西藏各地考察,无论在后藏的定日、山南的措美、拉萨附近的墨竹工卡,都见到大量的一层民居。

而在藏东昌都和藏东南的林芝、波密、察隅等地则较少一层房屋,多是二三层的楼房,主要原因在于当地多雨潮湿的气候使然。一层房屋显然不能称之为“碉房”,即使三四层的楼房也似与“碉房”无关,两者的名称、功能和作用都不同。因而,“碉房”并不是藏族民居的典型形式。藏东贡觉县三岩地区,人们所居住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称为“康尔”(即“卡尔”,为藏语mkhar的不同译音)的碉房。

最具代表性的藏族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物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因其外部很像碉堡,故称碉房。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您还喜欢:

汉族文化:源远流长的汉族酒神精神

板鞋舞,壮族民间艺术奇葩

彝族舞蹈的独特风格

彝族民歌被称之为民族文化的载体

4、西藏的传统民居,富有民族地域特色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形成了许多天差地别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所以在我国也有了许多不同的民居建筑。在西藏文化中,藏居是西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你了解西藏的建筑文化吗?就让下面的文章告诉你吧。

西藏的传统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寻见。西藏民居的历史十分久远,四千年前的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已有了丰富的建筑遗存。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

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

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显的标志。

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

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周围窗套为黑色,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此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

还有以墙体装饰表达藏传佛教派别的。如萨迦民居的墙上涂有白色条带,在条带上再涂以相同宽度的土红色和深蓝灰色色带,中空为白色,在建筑主体或院墙直角转弯处及较宽的墙面上,还自上而下地用土红色和白色画出色带,以标识该地区信仰的是萨迦派。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聚落方式是宗教聚落。宗教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萨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围绕大昭寺发展起来的,是城镇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农牧区的民居聚落的形成以寺院为中心,自由布置、彼此错落,形成不相联属的格局。

西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

猜你可能也喜欢:

深圳的地标,深圳地标性建筑

颇具特色的深圳结婚习俗

西藏古代历史文化遗址盘点

最受欢迎的湖南特产有哪些

5、地域文化:蒙古族的地理文化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素有“马背天骄”的称号,又因其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影响,在他们生活的地方只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绿洲农业。尽管蒙古族生活较为贫苦,但是却生活得多姿多彩。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蒙古族聚居的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上下。东部为呼伦贝尔草原,北部是草原和戈壁,西南部为贺兰山,南部是黄河流贯而形成的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大小河流数千条,天然湖泊千余个。

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季严寒漫长

6、猜你喜欢:

标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  历史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十字绣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ppt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xingzuo/fenxi/28459.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