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带你了解热干面的由来(热干面的由来为什么叫热干面)

来源: 最后更新:23-05-05 10:14:31

导读:

1、带你了解热干面的由来
2、中国五大面食之一武汉热干面
3、极具特色的武汉热干面文化
4、热干面的由来,原来是这

文章目录:

1、带你了解热干面的由来

2、中国五大面食之一武汉热干面

3、极具特色的武汉热干面文化

4、热干面的由来,原来是这么回事

5、热干面是哪里的小吃?

6、猜你喜欢:

1、带你了解热干面的由来

武汉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郑州烩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热干面是湖北省武汉市的汉族特色小吃,原本是武汉的特色美食,随着武汉人的迁移,热干面也成为许多人喜爱的美食。那么热干面是怎么由来的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来看看热干面的来历吧。

热干面是武汉的传统小吃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

过了几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加上调料,成品面道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今天你吃热干面了吗。

2、中国五大面食之一武汉热干面

中国由于幅员辽阔,南北气候的差异,直接导致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南米北面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就是受其影响,中国人还是喜欢研究美味的民族,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中国小吃文化大全拥有了中国的五大面食,今天就来介绍其中的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特色面食小吃。它与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的烩面、山西的刀削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拌以香油、芝麻酱、五香酱菜等配料,更具特色。

武汉热干面可谓享誉全国乃至世界。无论是来汉参会或是旅游的人们都要设法品尝武汉名吃—热干面,就连在外工作或学习的武汉人回汉后的第一站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热干面馆解解馋,可见武汉热干面深受人们的喜爱。

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过冷和过油后,再淋上用芝麻酱、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调料做成的适合个人口味的酱汁,增加了多种口味,吃时面条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让人食欲大增。

干面的主料就是面条,这种面条和普通的面条稍有一点不同,在做面条时,要加入少许碱水,这样做出的热干面才会有劲道。待水开时,把面条抖散下入沸水锅中,趁面还有点硬心,快速捞出沥干晾凉。为防止面条互相黏连,在面上淋上香油。

热干面美味的关键是它的酱料。要想酱料好吃,芝麻酱一定要用芝麻香油调。用芝麻香油把芝麻酱和老抽,生抽,盐拌匀,调至芝麻酱慢慢调成糊状。喜欢吃辣的,也可以另外加辣椒油。关于配菜,也可以按自己的口味添加。譬如,切成丁的辣萝卜、酸豆角、榨菜,切成丝的青瓜,最少不了的一定是葱花和香菜。

3、极具特色的武汉热干面文化

提到鄂菜文化,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着名的武汉热干面。没错,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就是有关武汉热干面的文化。热干面是湖北的风味特色小吃,它滋味鲜美,色香味俱全,是受诸多人热捧的面食之一。武汉热干面的美名可谓享誉全国乃至世界。

热干面是湖北省武汉市的汉族特色小吃,原本是武汉的特色美食,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十分受欢迎。随着湖北人在其他省市地人口增多,武汉热干面也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是诸多人喜欢的面食之一。

热干面与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烩面、山西的刀削面、四川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名面。热干面的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拌以香油、芝麻酱、富清鲜辣味粉、五香酱菜等配料,色香味俱全。武汉热干面可谓享誉全国乃至世界。

在第二届中国饭店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上,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面条”,武汉热干面排在首位,名声噪起。

历史渊源

武汉夏天高温,跨时长,长期以来人们在面条中加入食用碱以防变质,这就是热干面的前身—切面。清朝《汉口竹枝词》就有记载:“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 切面豆丝干线粉,鱼餐圆子滚鸡汤。”

20世纪初,食贩李包延续前人切面做法,将面煮熟沥水拌上香油等做成了风味独特的热干面。后蔡明伟继承了李包的技艺,并反复改良形成了一套特定的技艺流程,打造了“蔡林记热干面”,以其“爽而劲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着称。

源于三十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卖汤面的蔡明伟。蔡明伟是黄陂蔡榨人,他的汤面做得非常受欢迎,客人经常排队要等很长时间才能买到,很多客人等不及走掉了,蔡明伟做生意很会动脑筋。为了加快出货量,通过反复试验,他终于摸索出一套“掸面”的工艺———就是先把面煮七八成熟,然后快速降温并均匀抹上油,这样卖面时,出货量就快了。

有一次蔡明伟在长堤街看到一家麻油作坊,看见他们从芝麻中提取麻油后,芝麻酱闲弃在一边,香气扑鼻,他灵机一动;何不将芝麻酱加进面里试一下呢?于是蔡明伟向麻油作坊老板购买了些许芝麻酱回家。同样经过多次反复试验,他觉得满意了,身边的人都说好吃,这时候他才信心满满推出他的新产品上街叫卖。热干面----这个武汉人民最爱的小吃就这样诞生了。(此时蔡明伟给这个面起了个名叫“麻酱面”直到1950年工商登记时才正式叫“热干面”)。

您可能也喜欢:

历史悠久的四川酒文化

全球十大最变态食物,不一样的饮食文化!

你所不知道的河南酒文化

历史悠久的独龙族饮食文化

4、热干面的由来,原来是这么回事

中华料理中的面食是国际上非常著名的,其中武汉的热干面是能在电视或者美食节目中频频出现的亮点,是非常多人喜欢的面食,而热干面又有怎样的历史呢?热干面的由来又是怎么回事呢?想要更深的了解热干面,就跟本期的饮食文化来看看吧。

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

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

过了几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加上调料,成品面道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

5、热干面是哪里的小吃?

小吃对于吃货来说,魅力以及诱惑力是正无穷大的,在第二届中国饭店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上,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面条”,武汉热干面排在首位,声名鹊起。本期小吃文化大全将为你介绍热干面是哪个地方的小吃。

热干面是湖北省武汉市的汉族特色小吃,原本是武汉的特色美食,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十分受欢迎。随着湖北人在其他省市地人口增多,武汉热干面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是很多人都喜欢的面食之一。

热干面与河南烩面、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同称为中国四大名面。热干面的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拌以香油、芝麻酱、富清鲜辣味粉、五香酱菜等配料,色香味俱全。武汉热干面可谓享誉全国,乃至享誉世界。

2015年6月30日,《武汉热干面》(方便型)地方标准由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于2015年12月25日实施。

武汉夏天高温,跨时长,长期以来人们在面条中加入食用碱以防变质,这就是热干面的前身—切面。清朝《汉口竹枝词》就有记载:“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餐圆子滚鸡汤。”

20世纪初,食贩李包延续前人切面做法,将面煮熟沥水拌上香油等做成了风味独特的热干面。后蔡明伟继承了李包的技艺,并反复改良形成了一套特定的技艺流程,打造了“蔡林记热干面”,以其“爽而劲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着称。

源于三十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卖汤面的蔡明伟。蔡明伟是黄陂蔡榨人,他的汤面做得非常受欢迎,客人经常排队要等很长时间才能买到,很多客人等不及走掉了,蔡明伟做生意很会动脑筋。为了加快出货量,通过反复试验,他终于摸索出一套“掸面”的工艺———就是先把面煮七八成熟,然后快速降温并均匀抹上油,这样卖面时,出货量就快了。有一次蔡明伟在长堤街看到一家麻油作坊,看见他们从芝麻中提取麻油后,芝麻酱闲弃在一边,香气扑鼻,他灵机一动;何不将芝麻酱加进面里试一下呢?于是蔡明伟向麻油作坊老板购买了些许芝麻酱回家。同样经过多次反复试验,他觉得满意了,身边的人都说好吃,这时候他才信心满满推出他的新产品上街叫卖。

热干面----这个武汉人民最爱的小吃就这样诞生了。(此时蔡明伟给这个面起了个名叫“麻酱面”直到1950年工商登记时才正式叫“热干面”)。

6、猜你喜欢:

标签: 武汉热干面事件  武汉热干面介绍  武汉热干面培训  武汉热干面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xingzuo/fenxi/25755.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