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评弹是什么

来源: 最后更新:23-04-05 12:25:20

导读:

1、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评弹是什么
2、中国民间自古以来的说唱艺术有哪些
3、朝鲜族说唱艺术特色:板嗦哩
4

文章目录:

1、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评弹是什么

2、中国民间自古以来的说唱艺术有哪些

3、朝鲜族说唱艺术特色:板嗦哩

4、苏州评弹和昆曲,最古老剧种的区别

5、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曲种:五音大鼓的由来

6、猜你喜欢:

1、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评弹是什么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那么呀评弹的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发展的评弹要为我们讲述的是什么内容吧。

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苏州弹词又称“小书”,是一种散韵文体结合,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苏州方言的汉族说唱艺术。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由于和苏州评话同属说书行业,曾经拥有共同的行会组织,民间即习惯性地将其与苏州评话合称之为“苏州评弹”。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为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因流传中形成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故“书调”又被称之为“基本调”。早期演出多为一个男艺人弹拨三弦“单档”说唱,后来出现了两个人搭档的“双档”和三人搭档的“三个档”表演。

苏州弹词的汉族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

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

在审美追求上,苏州弹词讲求“理、味、趣、细、技”。“理者,贯通也。味者,耐思也。趣者,解颐也。细者,典雅也。技者,工夫也”。苏州弹词的节目以长篇为主,传统的代表性节目有《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几十部。

早期的着名艺人有清代的王周士、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姚豫章、马如飞、赵湘舟和王石泉等。清末民初出现了大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广播电台的兴起,苏州弹词进入鼎盛期,节目丰富,流派纷呈,以演唱的音乐风格区分,就有“沈(俭安)调”、“薛(筱卿)调”、“魏(钰卿)调”、“夏(荷生)调”、“周(玉泉)调”、“徐(云志)调”、“蒋(月泉)调”等十多种。

苏州弹词的书目十分丰富,有目可稽的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新长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记录了大量的演出本,并作录音、录像,整理出版了周玉泉的《玉蜻蜓》和《中篇弹词选》。

【结束语】有关历史艺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也次第展开,出版了《苏州弹词旧闻钞》、《评弹艺人谈艺录》。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

您可能也喜欢: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莲花落戏曲名伶:胡兆海个人资料说唱兼有的汉族曲艺:莲花落是什么意思名篇名剧:山东梆子任心才唱段赏析

2、中国民间自古以来的说唱艺术有哪些

说唱艺术流行于汉族民间,这是一种比较文学的表达形式。既可以有伴奏,也可以没有伴奏。既可以单口说唱也可有多口说唱,所以中国民间的说唱艺术有多种,具体有多少?让我们一起到温州鼓词里了解看看。

说唱艺术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叙事及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音乐以叙述功能为主。兼有抒情功能。

由于我国各民族以及民族内部各地区语言的不一致,形成的说唱音乐也就有多种多样的曲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据调查,目前我国说唱艺术有341个曲种。除少数曲种(如评书、快板、只说不唱外,大部分说唱曲种或有说有唱,或只唱不说。

我国说唱音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口唱。由一个演员演唱,有自兼伴奏(如陕北说书、浙江道情等、和专人伴奏(如大鼓、单弦等、两种情况。歌唱者主要是故事的讲唱者,有时也模拟不同角色。

2、对口唱。由二人担任演唱,有歌唱者同兼伴奏的情况,如弹词、山东琴书;也有由专人伴奏的情况,如河南坠子。两个歌唱者在必要时可作适当的角色分工,同时又具有充当数个角色的灵活性。

3、帮唱。在单口唱或对口唱的基础上,伴奏人员参加帮腔。帮腔的作用有多种,有的唱些衬词、衬句以活跃气氛,有的则帮唱重要唱词,帮助刻画角色。

4、拆唱。由三五个演员各自分担一定的角色,可以化妆,也可不化。这种形式有些类似于小戏,较容易表现出戏剧性效果。例如四川扬琴、广东粤曲、拆唱八角鼓等。

5、群唱。由多人齐唱、轮唱。

6、走唱。表演者一二人到三五人不等,边舞边唱,很像歌舞,但它以唱故事为主要内容,舞的作用只是烘托气氛与活跃场面。如东北二人转、四川盘子、湖北三棒鼓等。

就唱腔结构而言,汉民族的说唱分为:

1、鼓词类

鼓词类说唱曲种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如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韵大鼓、唐山大鼓、京东大鼓、东北大鼓、胶东大鼓、上党大鼓等。

此外,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大鼓流行,如长沙大鼓、温州鼓词等。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板为特点,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二胡、琵琶等;曲调多来自各地的民间音乐。

北方的许多大鼓,多在当地民歌或集镇叫卖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早期鼓词多为长篇故事,如(三国志》、(杨家将》等,可连续说唱数十日。清中叶后,逐渐兴起了段儿书的形式,并大t减少了说的部分。而以唱为主。

2、弹词类

弹词是明清时期流行的说唱形式,后来流行区域逐渐缩小至江、浙一带。目前流行的弹词类说唱曲种有苏州弹词、扬州弹词、绍兴平湖调、四明南词以及广东的木鱼歌等。

3、朝鲜族说唱艺术特色:板嗦哩

朝鲜族文化丰富多彩,这和朝鲜族浓郁的文化气氛有着很大的关系。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老少都能欣赏艺术。

朝鲜族的文化大多来源于人们日常的生活以及各种风俗,他们除了跳舞,还会把民间故事融入曲调中来歌唱。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朝鲜族说唱艺术特色:板嗦哩吧。

板嗦哩的原意是“在游艺场上演唱的歌曲”,实际上它是一种独特的说唱。它是将音乐、文学、表演融为一体,采用唱、白、表情动作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是一种看来简单的演唱形式,却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精湛演技的艺术。

板嗦哩通常由一人演唱,另一人用鼓伴奏。这种形式大约在18世纪中朝鲜王朝后期开始出现,19世纪末是它的黄金时代。关于它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它是18世纪的游浪艺人根据某种戏剧创造的,另一种则认为是来源于萨满教仪式中的歌曲。板嗦哩的故乡是韩国全罗北道的南原,至今那里仍盛行这种演唱。

板嗦哩演唱的是长篇的、情节曲折的戏剧故事。据史书记载曾有12部板嗦哩,但现存的只有5部,即《春香传》、《沈清传》、《兔子传》、《赤壁传》、《兴甫传》。由于故事长,一次往往唱不完,每次只唱其中的一折。但有一位着名的艺人朴东镇,曾经一口气连续演唱五个小时的《兴甫传》和八小时的《春香传》,中间没有一点休息,可以说是世界罕见的。

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一点?这要从学习演唱板嗦哩的过程说起。这种学习是很艰苦的,开始后不久声音变得嘶哑,喉咙充血,但仍要坚持练,甚至喉咙出血,也不能停,最后嗓音再次爆破,适合板嗦哩唱腔的朗朗之声在瞬间获得。其发音粗犷而浓浊,但十分洪亮,音色变化丰富,可以唱出各种高音和低音,自由地表现各种人物的性格。

您可能还会喜欢:

令人叹服的朝鲜医学文化

令人垂涎三尺的傣族特色食品

独具特色的傣族饮食文化

有声有色的傣族象脚鼓舞

4、苏州评弹和昆曲,最古老剧种的区别

对于古老的戏剧文化,在这个新时代的社会上,懂得去欣赏和懂得去传承的人并不多,但是我们应该多多了解古时候的戏剧,对现在的各种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苏州评弹和昆曲的区别。

可能感兴趣》》三国人物介绍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汉族曲艺说书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着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

5、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曲种:五音大鼓的由来

说起中国的曲艺文化啊那可是说与说不完,先不说中国我的戏剧里的核心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为什么呢?既然是中国的五大戏剧那肯定是被大家所了解了,今天小编要说点不一样的,什么呢,就是是大鼓书文化里的五音大鼓,希望大家喜欢。

五音大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曲种。主要流传于北京密云县。清朝就有诗云:“五音齐奏带笺簧,大鼓说书最擅场,野调无腔偏入妙,皆因子弟异寻常。”密云蔡家洼的五音大鼓是现存演唱组合完整、伴奏乐器齐全的五音大鼓,是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形态。

据专

6、猜你喜欢:

标签: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xingzuo/fenxi/16892.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