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央视调查催吐管公开售卖 催吐管购买

来源: 最后更新:22-08-13 07:08:22

导读:这两天关于央视调查催吐管公开售卖在网上的热度是非常高的,很多网友们也都是非常关注央视调查催吐管公开售卖这个事情,为此小编也是在网上

这两天关于央视调查催吐管公开售卖在网上的热度是非常高的,很多网友们也都是非常关注央视调查催吐管公开售卖这个事情,为此小编也是在网上进行了一番搜索查阅相关的信息,那么如果说有感兴趣的网友们想知道具体的情况的话,小编就把自己所搜集到的一些信息分享给大家吧。

在不少“以瘦为美”的人士看来,减肥方式五花八门,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使用塑料“催吐管”迫使自己呕吐来减肥的方法正悄然流行。

近日,网络上一篇名为“女子减肥催吐将塑料管插入胃里50CM”的报道引起了数十万网友的关注。

视频中,一位长期使用催吐管催吐减肥的女子表示,从节食减肥发展到暴食催吐,如今已难以与食物和平共处。从小因身材问题遭到歧视,几乎每天都会暴食催吐,电解质失衡,且出现手麻手抖、脸变大、昏厥等情况。

先说结论:可以变瘦!

小瘦姐想说:这种瘦,你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1、面部水肿

2、眼睛布满红血丝

3、面色暗黄

4、肠胃功能紊乱,在腹泻和便秘间反复横跳

5、手背上一直都在的小伤口

5、挥之不去的口臭

还有,催吐的过程中对心理和精神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吃焦虑催吐自我厌恶自暴自弃吃焦虑催吐……是个死循环。

吐,身体和精神每况愈下;不吐,迅速复胖,而且觉得之前的罪都白白受了。

如果你对催吐还是很感兴趣,那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催吐到底适合什么人群,真的适合减肥人群吗?

一、催吐方式

很多长期催吐的人,管自己叫“兔子”——吃了吐,吐了吃。

催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手抠喉咙催吐。这个很好理解,就是用手抠嗓子眼,不过手上很容易留下明显的牙印。

2、工具抠喉咙。催吐用牙刷、筷子等工具,代替手刺激咽喉。

一些长期催吐的人,对这些“温和”的催吐方式已经不敏感了,会采用更极端的方式,用胃管向食道伸,像做胃镜一样催吐。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过程有多难受,这种方式很容易将食道损伤。

二、催吐人群和危害催吐人群

1、大胃王

大胃王每次食量是正常人的十倍以上,但天赋异禀的还是少数。很多大胃王根本消化不了吃下去的食物,必须催吐,否则会被撑死!不过还是要说一下,个别大胃王确实不催吐,因为吃播纯靠后期剪辑,食物在嘴里嚼两口不咽,虚晃一枪直接吐进垃圾桶……别被骗了。

2、正在减肥的人

正在减肥的人都会控制热量和垃圾食品的摄入,时间一长,有些人就受不了了。他们开始暴饮暴食,解口腹之欲,但吃过之后又后悔,赶紧催吐,不想因一时的糊涂使减肥功亏一篑。当逐渐意识到,催吐既能吃好吃的又可以减肥后,开始频繁催吐。

3、肥胖人士

有一小部分比较胖的人,暴食情况非常严重,虽然管不住嘴和胃,但内心很自责,为了减小肥胖的恶化,也会偶尔催吐。催吐的危害腐蚀牙齿喉咙肿痛甚至被腐蚀穿孔面部浮肿,导致脸变大嘴角开裂、手上有牙痕低钾血症焦虑症、抑郁症……

催吐只在一种情况下对身体有益:

当你吃下食物后感到恶心、腹痛或头晕时,是身体对不安全食物的本能反应,要赶快去吐,憋着不吐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如食物中毒。除此之外催吐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

吐了≠没吃

催吐普遍可以减少食物50%热量的吸收。也就是说,即使吐了,身体也会吸收一部分热量,吐了不等于没吃。

减肥的关键在于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但很多人直接理解为少吃多动,或者少吃。

在饮食上对自己极为苛刻,节食暴食催吐,最终绷不住那根弦,彻底患上暴食症、厌食症、焦虑症或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总有人认为这样换来的痩是值得的!因为痩很直观,可以轻易被感受到;心理疾病很隐晦,除了患者本人,外人难以了解。在这个看脸的社会,对外形有超高要求,迫使判断力弱的人宁愿快速变痩患上心理疾病,也不愿慢慢的健康减肥。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认识到,合理饮食和坚持运动才是减肥的关键?

偶尔大吃一顿不必催吐,当作对自己减肥的阶段性犒劳,吃完慢跑一个小时或跳绳2000下,不具体计算热量得失,把精力放在第二天的训练安排上。

毕竟快乐和美一样,都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央视调查催吐管公开售卖的一些信息了,希望这些信息能够让网友们获取到一些自己想要了解的。

标签: 央视  催吐管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qiaomen/qinggan/258873.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