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自动挡的车怎么开(自动挡的车怎么开视频)

来源: 最后更新:22-12-27 12:06:21

导读:自动挡相比手动挡车型来说,是让驾驶操作变得更简单了,但是自动挡并不代表不用理会挡位了,实际上,自动挡也有很多种,而且自动挡也有其特

自动挡相比手动挡车型来说,是让驾驶操作变得更简单了,但是自动挡并不代表不用理会挡位了,实际上,自动挡也有很多种,而且自动挡也有其特有的挡位操作规则,如果不注意的话,也可能会损伤自己的爱车。

一般来说,自动档汽车的自动变速器的档位分为P、R、N、D、2 (或S)、L(或1)等。 每个档位都有自己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需要更换档位来控制汽车,所以我们必须对他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自动挡档位讲解:

共有六个位置,从上到下分别为:P、R、N、D、2、L。(如图所示)

自动挡的车怎么开?新手建议收藏

老司机自动挡顺口溜:‘‘P停,R倒,N空,D走,S飙,L爬。

自动挡起步操作顺序


按照以往,你上了车之后,一定是这样的:踩住刹车-启动发动机-松开驻车制动器-挂入挡位-松刹车踩油门出发。不过,我要告诉你,这样只会损伤你的自动变速箱!

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这样:上车后,首先对钥匙门通电,当确保行车电脑自检无异常后,踩住刹车踏板将挡位换至空挡,随后进行点火操作。在着车状态下等待一段时间,待水温逐渐升高时,你需要对车身、轮胎状态进行检查。

当水温逐渐升上来的时候,系好安全带,踩住刹车挂入挡位,松开驻车制动器后,踩油门出发。如此操作,会让变速箱少经历一次挡位的冲击,有效减少变速箱的磨损程度。

标准流程:踩刹车、通电、P→N、点火、N→D/R、松手刹、行车。

自动挡停车操作顺序

当结束行车,需要进行泊车时,你需要按照这种顺序进行操作:停好车后,首先将挡位换至空挡,打开驻车制动器后,再将挡位推至P挡,随后检查门窗是否关严,从而关闭灯光及所有放电装置,再进行熄火操作。

注意事项:不要停稳车后先将挡位推入P挡,这样会导致车辆小幅晃动,时间长了容易损坏变速箱锁止机构。

标准流程:踩刹车、D/R→N、拉手刹、N→P、熄火、松刹车。

正确的等红灯操作方停车等候红绿灯的时候,相信所有人都看过前车有这样的灯光变化:红-红/白-灭。如果你看到了这些,那么请你恭喜他,他的变速箱磨损又进一步加剧了!由于从D挡换入P挡需要经过倒档,并且需要变速箱进行锁止,因此,在短暂的等待红绿灯的过程中,如此操作只会让变速箱的磨损更加频繁。

正确的等红灯操作顺序应该如此:在车辆停稳后,将挡位推至空挡,随后打开驻车制动器进行等待。如果红绿灯时间小于20秒,此时你也可以不必换挡,保持D挡状态踩住刹车即可,短时间的D挡停车不会对变速箱内的液力变矩器形成损伤。

标准流程:

①:D→N、拉手刹。

②:D保持。

行车时就是"一D到底"?

D挡就是行进挡,行车时肯定就是保持D挡,一路踩油门踩刹车就好了!简单极了!如果你要这么想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无论是自动挡车型,还是手自一体车型,都会分别设立低速挡位,为的就是给你在行车的不时之需!

当需要进行超车时,如果与侧后方来车间距不算大充裕的情况下,此时你需要获得更大的动力来驱使车辆加速并线。不过,你要是单纯的深踩油门踏板,来自变速箱的迟滞只会让你贻误并线时机,从而导致安全隐患。此时,你需要对变速箱进行降挡操作。自动挡车型可以将挡位换至"D3"或者"D2",手自一体车型则可以选择手动模式后,降一档或两档,从而获得更大动力。在完成超车后,再将挡位换回至D挡即可。

标准流程:

①不可手动换挡车型:D→D3/D2、加油门。

②可手动换挡车型:D→手动降1挡/2挡、加油门。

驾驶自动挡汽车注意事项


1、行驶时挡位能切换吗?

自动挡的车对危险动作都有保护和互锁的,如D挡切换到R挡或P挡。因为这几个挡位无意中换错的话是有危险的,但是D和N之间的可以任意切换,包括在行驶中。

2、坡起一定不会溜车吗?

当自动挡车型车辆停在一个较陡的斜坡、其重力大于怠速时的动力“余量”时,车子还是会溜坡。因此,有时出于保险,还是应该配合手刹来起步。

3、能空挡滑行吗?

自动挡的车挂在空挡滑行并不能达到省油的效果,长时间空挡滑行会导致自动变速箱内的液压管路中的油压不足,不仅会增大摩擦力、降低润滑效果,同时还将损害自动变速箱内的摩擦片。

4、停车如何挂挡?

自动挡车型熄火停车或长时间怠速停车时,应先踩刹车,并挂入N挡,然后拉上手刹并松开制动踏板。当车挺稳后,挂入P挡。

标签: 自动挡  新手  标签  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qiaomen/qichebaoyang/469311.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