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后驱和前驱哪个好 后驱和前驱哪个好漂移

来源: 最后更新:22-09-06 08:41:26

导读:后驱和前驱哪个好

经常听到老司机说“底盘松了”。这种所谓的“底盘松动”应该是指与悬架相关的部分零件损坏,配合不紧密或控制不良,导致车身动态响应异常。

1.悬挂系统连接处的橡胶衬套老化。

简单来说,汽车悬架系统就是通过相应的几何结构将车轮安装在车身上的一系列部件,保证车轮的稳定性和车轮与车身之间正常的相对运动。比如行驶中车轮不能脱臼,不能摆动。通过颠簸路面时,车轮应能正常上下移动,以缓冲地面的冲击。

因为发生颠簸时悬挂系统会有相对运动。所以悬挂系统的各个部分都会垫上衬套再连接,可以避免金属与金属的直接对抗,减轻冲击力。

套管一般都是橡胶做的,因为橡胶不是特别耐老化,所以橡胶套管用久了会老化。这时候悬挂系统的连接处就没有那么紧了。悬挂时可能会有偏差。

老化的悬架衬套可能导致异常噪音或接头松动。异响会增加底盘松动的主观感受,而松动会直接影响车辆的动态响应。

2.减震器损坏

悬架系统的弹簧用于减轻路面冲击。比如通过减速带时,车轮受到冲击会向车身方向移动。此时,弹簧可以通过自身变形来缓和冲击力。但是弹簧被压缩后会反弹,所以如果悬挂系统只用弹簧的话,一个小坑可能会让车跳上跳下很久。车就跟跳球一样,根本无法正常行驶。这时候就需要有东西尽可能的吸收冲击力,避免车身额外的跳动。这东西是减震器。

减震简单来说就是活塞结构,内部充油。或者说当它被压缩和拉伸的时候,需要很大的力,这个力叫做阻尼力。当车辆发生颠簸时,冲击力被减震的阻尼作用迅速消耗,使车身尽快平稳恢复。

减震器坏了之后,车子稍微颠簸一下,就会有额外的跳动,也会加重“底盘松”的感觉。

3.球头磨损

常见的轴销连接结构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运动,但对于方向盘来说,由于车轮倾斜,有些连接部件要同时在多个方向上运动,所以轴销结构并不适用。这时候就需要一个球节来连接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球头结构很像骨头的关节,可以实现多方向的自由运动。球节的接头由防尘套保护,以防止灰尘和水进入运动部件并造成磨损。如果球节磨损,配合面不紧密,自然会产生晃动或摆动,产生底盘松动的感觉。

4.车身底盘系统老化导致底盘松动。

以上原因可以通过更换零件来改善,但是车身带来的底盘松垮感就不好处理了。

无论是承载式车身还是非承载式车身,汽车都不可能永远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因为四个车轮不可能总是在同一个位置着地,所以在行驶过程中车身或者大梁总会承受不同的外力。即使在理想的完全平坦的路面上行驶,在制动和加速过程中,底盘和车轮之间仍然会有应力。因此,使用时间越长,车身底盘部件老化或变形的概率就越大。但是,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结构,会有速度上的差异,但总有一天会有质变。

而且车身底盘结构复杂,单元众多,形状各异。每个单元的一点点问题,汇聚成显而易见的问题。而且这些地方老化或轻微变形后,几乎很难找出原因,更难解决。这就像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机能逐渐衰退。检测不出问题,但是不如以前了。这种原因造成的底盘松动,应该算是真正的底盘松动。目前除了换车几乎没有解决的办法,因为涉及的零件太多,而且都是轻微的正常老化衰退,无从下手。

如何防止底盘松动

任何事物都有其使用寿命,但使用寿命与使用方法密切相关。汽车也是如此。同年买的车,里程一样,但是车况相差很大也是很常见的。原因是使用和保养造成的。只要车在使用中,底盘松动就是永远无法跨越的坎,只是时间不同而已。良好的用车习惯可以提前降低底盘松动的概率。

1.停车

首先要说明一下,上图停的车是没问题的。在这种凹凸不平的路面上停车,绝对是一种合适的悬挂底盘的方式。同轴的车轮受力均匀,前后轴之间没有干涉,所以高度不同也没问题。但在这个地方,有的人喜欢停在一边,也就是同侧车轮在路缘上,另一侧车轮在路缘下,这样同一根车轴上的两个车轮受力不同,底盘悬挂受力更大。所以停车时尽量挑平坦的地方,至少同一车轴上的两个车轮受力要均匀,这样可以减少底盘悬挂和车身受力。

2.涉水路段要尽可能低的通过。

我家附近的一条路比较低,每次下雨,路边总会有一滩水。每次到前面都会慢下来。一是你会避免溅起的水花影响路人,二是你会避免水花打到底盘。因为车速太高,车轮激起的水会产生特别大的冲击力,很容易把底盘悬挂系统的衬套和防尘罩冲掉。尤其是积水较深,没有超过一半的车轮时,水会直接冲击这些部位。虽然这个力不足以破坏这些部位,但是积水渗透的概率更大,久而久之就不会有问题了。

3、会挑路。

当走在一条糟糕的路上时,你应该能够选择你的道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挑平坦的地方行走。山路崎岖太多,然后各种异响肯定跑不掉。所以要小心。

标签: 四驱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qiaomen/qichebaoyang/286527.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