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07-11 03:01:39
前一段时间,多利和我袒露了一件让她困惑已久的事情。
她的小孩刚上一年级,课业负担日渐加重。
每天看着小家伙早上背着书包恋恋不舍地离开家门,傍晚欢呼雀跃地走出校门,却又不得不用还很稚嫩的小手拿起笔,端坐在小书桌旁,一本正经地写作业。
她感觉到很是压抑。
作为一个年轻的妈妈,她希望孩子还能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地玩耍,不要被老师布置的作业折磨得连吃饭睡觉都要赶时间。但是,面对学习的负担,她又不得不随时督促着孩子学习,每个周末把孩子送进补习班里。
她觉得有一些对不起孩子,她固然知道孩子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但是总是忍不住去想,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习,都在参加这个培训班那个补习班,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就会落后,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就会在班级群、家长会里各种为难。
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喘口气,继续玩耍?为了将来有一份好工作,为了所谓的前途,真的应该舍弃眼前的快乐吗?
这些问题让她揪心又纠结。
为什么游戏是儿童最重要的课题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没有答案。
但是,我深深地知道,玩耍对孩子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努力学会吃饭、学会穿衣、学会和小朋友的合作,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其实困难重重。
而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唯一的方式,就是游戏。
心理学家弗兰克(Frank,1982)曾经说过: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到从别人的教育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
他们通过游戏来探索并适应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概念——时空、事物、动物、结构以及人,学会理解成人象征性概念表达的含义和价值,以自己的方式来探索、验证和学习这个世界。
我们看到每个孩子的行为表现都不一样,这种行为上的差异性来源于孩子们对自身感受的不同。
每一个孩子都对内在自我和外在世界存在一个独特的知觉,通过这种知觉,孩子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现实”,同时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属于他们自己的经验。
独特的知觉与自身无限的潜能是儿童构建人格的基础,而游戏正是孩子发展这种知觉和潜能的载体。
对孩子来说,玩耍实际上就是学习。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的游戏需要 。
练习性游戏——摸爬滚打征服宇宙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练习性游戏中, 已经获得的适应行为通过重复和重新组织得到巩固, 并感受到乐趣。
这种乐趣是由于儿童感觉到他能控制自己和环境而产生的。在练习性游戏中一旦儿童掌握了某项技能,他们对环境或对自己的控制就会一再重复地表现出来,并由此而感到自己的能力在增长, 信心在增加,儿童对身边的物体或玩具表现出兴趣 , 一会去碰碰 、一会又去拉拉 , 一会又丢开。
这种最初的重复性活动 ,是为了适应和了解玩具,在这之后所表现出来的重复行为 ,便是真正意义上的练习性游戏。
例如:婴儿在小时候会对拨浪鼓感兴趣,他们开始并不会玩,偶然的触碰,引发了兴趣,他发现这个东西会响、会动,于是孩子就会不断重复这个好玩的动作以获得快乐。
这个时期如果孩子成长中缺少游戏伙伴,他可能会自己玩的同时制作出来一个“假想的朋友”,比如面对着房间墙壁或图书好像与人说话似地游戏。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只是他们缺少玩伴的一个表现。所以,这个时期陪孩子做游戏还是很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可以指导婴幼儿摆弄物体、操作智力玩具等,训练孩子肌肉发展如触 、摸、推、拉、抓、握、爬 、滚 、击等,强化感觉和动作的发展, 达到控制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目的。皮球、颜料、积木、玩具车、玩具娃娃都是很好的玩具。
象征性游戏——我是猫,你是鼠,你来跑,我来捉
象征性思维阶段(2 -6 、7 岁)
儿童进行延迟性模仿(模仿过去看见或听到过的事物以及活动)和象征性活动(用一块小石头代表一粒糖或把板凳当作汽车行驶),开始运用符号来表示和代替周围的人和物。
在这一阶段,儿童还不能进行逻辑思维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峰。儿童把自己变成了具体的角色,比如读过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巫婆 、白雪公主、小矮人、母亲 、父亲 、妖怪 、动物等。儿童通过自我中心主义的解释获得, 虽然与真实行为不同,但却象征和反映着真实行为。
比如在把椅子当马骑这个游戏中,椅子是象征物,骑马的景象嬉戏化的情境,儿童在自己所创造的情境中游戏。
因此象征性游戏的特点就是脱离客体性,由儿童主观地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进行创造并通过嬉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个阶段的游戏多在家长的照看下活动,儿童明显好动,他们喜欢拍球、骑车、捉迷藏等游戏。对游戏器械的使用量增大,喜欢各种游戏设施,比如公园里的滑梯、沙坑、跷跷板、秋千等等。
规则游戏——过线算违规
逻辑思维阶段(6 、7 -11 、12 岁)
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理解概念的能力, 能够系统地运用概念来认识和控制周围环境。
六岁以后, 象征性游戏渐渐失去意义,带有自发性质的规则性游戏开始逐渐取代它并开始占据主要地位。
例如女孩子最喜欢的丢沙包的游戏中 ,只有当对什么叫“进一分” 、“碰线违规”之间的关系做出明确的规定 ,尊重并且执行这种规定时,规则性游戏才能公平竞争,只有当沙包全部丢进画的方框里,并且没有碰线才能谈到“获胜”。
因此, 它要求实际参加游戏的儿童必须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具备经过推理上的努力、制订和应用规则的相应智力。
儿童以社会人的身份制定并且遵守社会准则,打下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的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规则游戏演化为体育运动、纸牌游戏等形式 ,这些游戏将伴随人的一生。
儿童活动量增大,男孩和女孩参加游戏的方式开始不同,男孩喜欢踢足球、打篮球,女孩喜欢跳皮筋、丢沙包等。
妈妈,我可以玩手机和电脑吗?
在互联网飞速发达的时刻,相信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到底该给孩子玩手机和电脑吗?
他会不会沉迷游戏呢?游戏上瘾怎么办?不接触电脑和手机孩子落伍了怎么办?
3岁前还是不要让孩子接触手机和电脑,因为他还不需要。孩子的视力很容易受手机电子产品的影响。长时间注视着电视屏幕,眼球得不到运动,会直接导致孩子视力下降。
10岁开始,儿童最容易沉迷游戏以及电子产品,但他们沉迷于游戏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游戏的机制太好玩。
之前,我曾写过一篇关于豫章书院的文章。在文章里,引用了柴静对杨永信学员的采访。
杨永信的学员中,大多数孩子沉迷于网络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游戏太吸引人,而是感觉孤独,不被家长支持和理解。
他们相信,如果家长、学校能够教会他们更多爱的技巧,他们其实也不会沉溺于游戏的。
玩耍对孩子来说真的很重要
所以,别再担心孩子因为贪玩而忽视学习了。即便是网络游戏本身,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将在玩耍中学会成长。孩子沉迷游戏,那也不是游戏本身的问题,而是家长、学校、孩子之间的沟通环节出了问题。
龙应台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过:
孩子害怕写作文,每次老师布置完作文题,他就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有一天,他又坐在桌子前苦思一篇作文,王龙君凑上前一看,才写了一个作文题目“有趣的一件事”。
他想了一会儿后,对孩子说:“走,我们去玩。”孩子听了十分高兴,马上与父亲准备工具一起去捉黄鳝。孩子按照父亲的方法,好不容易捉着一只大黄鳝,兴奋得眼中放光。有了亲身的体验,孩子马上就很自如地写出了一篇饱含真实情感的作文。
通过一次亲身的体验,孩子写出了文采飞扬的作文。
这何尝不是告诉我们,其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社会活动都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把它与生活、娱乐等相割裂。
热爱学习的孩子,也热爱生活,也喜欢玩。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玩耍中茁壮成长。
刘和平:印度特工被抓现行,美国还兜得住吗?刘和平:印度特工被抓现行,美国还兜得住吗?,莫迪,印太,编剧,加拿大,
国士无双黄飞鸿演员表(国士无双黄飞鸿演员表电视猫) 美媒爆料:以色列一年多前就知道哈马斯袭击计划,但没有重视 蒸榆钱饭有哪些小窍门 如何做蒸榆钱好吃 扇贝肉怎么炒好吃 炒扇贝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