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4-03-30 12:00:59
孩子是我亲手的,孩子是我亲生的,孩子是我亲生的!这才抑制住心中的怒火,平下心来和她沟通为什么没有写作业。
结果你猜她怎么说?!我下午不想写,我想看书。
一句话点评:每个孩子都愿意去主宰自己的生活,包括刚出生的婴儿,如果不是他想要的,他会用哭声来告诉父母。
又想起圣诞节,另一个朋友向我大倒苦水的事儿。
莲子妈,你来说说要是你生气不?这圣诞节到了,琪琪平时没时间参加活动,我辛辛苦苦地给琪琪报名参加了一个圣诞节的活动,活动费也交了,她居然轻描淡写地对我说,妈妈,我不参加,我想在家玩。无论我如何做工作,她都一律表态说她就是想在家玩!
可是这个活动来的这么不容易,她居然不参加!还有我这白花花的银子啊,就这么没了。
一句话点评:参加活动不是孩子的意愿,是父母的主观的单方面的意愿,是父母认为好玩,通常自以为然地认为孩子也这么认为。
昨晚,在小学一二年级家长群讲课,分享了关于孩子一直看电视怎么破以及和孩子说话时,孩子装作没听见怎么破?
分享结束,有个妈妈问了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孩子会破罐子破摔,而且很会“记仇”,对于我这个妈妈做错的事情,孩子一逮着机会就会反驳,即使跟孩子道歉,也依然如此。
一句话点评:一二年级的孩子,心中没有仇恨,只有温暖和被爱的需求。孩子不是“记仇”,而是因为我们用指责和唠叨的方式“陪伴”孩子,言传身教下,孩子也学会了采用这种方式。这么小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仇恨呢?
三个最普通的经常在我们身边上演的亲子故事,反映了我们在亲子相处时的误区。
误区1:妈妈觉得
如何破:拒绝包办,让孩子主宰自己的生活
不管是写作业也好,还是去参加活动也好,这些都是孩子的事情,孩子有权利安排自己的生活,有权利决定自己要做还是不做,什么时候做。
孩子的事情是自己决定的,而不是妈妈决定的。而我们大多数的中国妈妈都是妈妈决定而不是妈妈约定。
决定和约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同样的事情放到孩子身上,效果千差万别。决定是单方面的主观的行为,是武断的,粗暴的,没有考虑到对方感受的,而约定是民主的客观的行为,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是对孩子的一种行为尊重。
只是一字之差,孩子学习的效果却大相径庭。
只是一字之差,很多父母却很多年都没有学会改变......
正如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的: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那么,有一种学习叫妈妈觉得应该学习,有一种活动叫妈妈觉得应该参加,妈妈觉得......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父母包办,没有选择权的童年是灰暗的。
今天陪莲子上跳舞课,课见和老师聊天,她说她们曾经接待过这样的学生,而且人数还不在少数。
每周末,参加完6楼的奥数补习,又来参加她的跳舞课程,但是,跳舞的时候,动作永远是僵硬的。缺少灵性。
这种孩子,从小被控制性的父母包办着,在妈妈觉得式的生活下,从事着妈妈认为应该从事的事情,最后变成了没有思想没有灵性没有悟性的孩子,反正到周末了,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找不到自己生活的乐趣,是多么的可怕,这和动物这和傀儡又有什么差别?
不要让孩子还没有起跑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中国的教育不是教的太少,而是填鸭的太多,中国的教育不是学的太浅,而是学的太深,小学的孩子需要去上奥数吗?
在学奥数前,如果孩子连作为一个学生最基本的要求都不明晰,上了有用吗?
亲爱的父母,请抛弃掉你们的“中国式 妈妈觉得”,别总想着去控制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孩子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让孩子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要让他们带着不应该有的疲惫与倦怠开始生活。
误区2:妈妈帮助
如何破:只要是孩子的选择都应该先去支持
孩子不愿意参加活动,特别是小时候看起来内向的孩子,被父母帮助着去参加活动,结果孩子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不原因见人。
认为对孩子成长有帮助,而不是能够真正对孩子有帮助,在你认为对孩子有帮助之前,先想想自己有没有能力来判断什么对孩子是有帮助的,而什么对孩子是毫无意义的。
有时候,我们的认为对孩子有帮助,其实是在变相地害孩子。
才是幼儿园的年龄,就让孩子学习用笔写字,结果,小手的肌肉还不足以来控制笔,只能采取不正确的握笔姿势,结果,
才是幼儿园的年龄,就让孩子学习加减算术,结果孩子一生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恶。
曾经听到过这个一个故事,有一位忙碌的职场妈妈,百忙之中参加孩子们六一活动的集体表演时,中途却提前退场了。究其原因是他的孩子演了一块一动不动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的大树。
事后,她很愤愤不平地给幼儿园老师发了一条微信,微信的内容大概是为什么让我的孩子扮演大树?老师回复他说:“这是您孩子自己选择的。”
听到这个答案,他仍然和老师沟通:“即使是我的孩子选择的,但是难道他就只适合做一块连句台词都没有的大树吗?难道不能做别的吗?老师您不能给他多点台词,不能扮演主角,能不能扮演配角?”
老师听完后心情非常复杂。难道选择一棵安静的大树,在一旁默默地配合同学们演出,分享同学的精彩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吗?有时候默默的倾听者需要更高的智慧。
误区3:妈妈角度
如何破:你看孩子的角度变了,孩子才会变
就拿上面第三个故事,被看成是破罐子破摔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孩子的确不在少数,尤其是小学期和中学期的孩子,破罐子破摔的太多了,无论家长怎么说,孩子就是不争气。
孩子是真的不争气吗?当然不是!一个人不被认可,不被欣赏,内心是多么的痛苦,我们一直在伤害着最深爱我们的孩子。
我们总是用“刀子嘴豆腐心”来安慰自己,那是一些人对不愿意改变自己行为的一种辩解。凭什么你的嘴巴就要长刀子,凭什么别人就要被你的嘴巴千刀万剐?
而每天被你剐的是你最爱的孩子!
我们需要口吐莲花而不是刀关剑影。父母唠叨的太多了,看不到孩子的成长和优点,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孩子反驳是不想被控制,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妈妈的道歉没有让孩子感到真诚,因为只是道歉,而行动上并没有真正跟着改变。
孩子不是“记仇”,而是因为我们用指责和唠叨的方式“陪伴”孩子,言传身教下,孩子也学会了采用这种方式。
当父母把指责给予孩子,孩子也会用指责回馈父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就变成了互相盯着对方的缺点,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缺少一颗包容的心,他们在成人后会用这种方式对待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因为,我们没有把正确的处理方式在孩子小的时候植入到孩子的内心。
妈妈认为孩子对自己行为的吸收模仿是“记仇”,妈妈把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经意间定义为“敌我关系”。当亲子关系变为敌我关系时,亲子之间再小的矛盾也很难去改变了。因为父母看问题的角度没有改变。
所以啊,真的是育儿先育已,做父母的什么时候都要想着先改变自己,然后再去改变孩子!
想生女儿不要"迷信" 听送福女儿再谈生女儿那些事 说句实话,当今时代的确是进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开始追捧“养儿
泰东方国际与马来西亚MHTC共建海外试管婴儿新模式! 早孕检测三步曲 不上医院也能轻松搞定 我来揭露!什么缩阴产品安全有效 为什么要做志愿者 大学生为什么要做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