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当孩子说:妈妈,我害怕!

来源: 最后更新:24-02-23 12:00:44

导读: 几乎每个人的童年,都曾潜伏着一个可怕的怪兽。这个怪兽,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就是夜里胡同口,那个昏暗

几乎每个人的童年,都曾潜伏着一个可怕的怪兽。这个怪兽,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就是夜里胡同口,那个昏暗的公共厕所。 后来厕所的那个接触不良的灯泡,被修好了,没有了黑暗的,我看不到的角落,也就再也不会壮着胆子上完厕所之后,再逃似的跑走了。

孩子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是需要那个明亮的灯泡去驱逐的。而这个“灯”的最佳人选,就是备受信任的爸爸妈妈。

不要觉得孩子说害怕是“孩子气”,给他一束光,驱散那些影子,伴他变勇敢。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

每个孩子都会出现害怕的情绪,

有时早到连“害怕”这个词语都还不会说的时候,

他们就已经开始害怕了。

这真的很普遍,今天并不想贴标签,说孩子是胆小鬼。

我想用两个来自小D的亲身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为什么会害怕。

希望大家在基于理解的基础上,

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应对害怕。

因为“失去控制”而害怕

接近1岁左右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就慢慢开始觉醒了,

他们有个很大的自我,

以为“世界是围着他转的,他知道的就是世界的全部”

(这样的“自我中心”是发展的必经阶段,是非常有益的)。

但当有一天,

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东西不是他过去的经验可以理解的,

而恰好这些东西对于他的感官刺激很大,

他就会出现害怕,因为他觉得失控了。

小D刚过1岁,

突然对于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声响开始警觉了。

窗外呼啸而过的警车,让她害怕,

导致他一听到就大哭不止。

这样的害怕就是典型的“失去控制”导致的。

针对这样的害怕,

最大的忌讳就是,马上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很多父母遇到像小D这样的情况后,

会下意识地赶紧抱起孩子,关上窗户、

或者直接带孩子去其他地方。

这是我们爱孩子的自然表现,

但是恰恰没有爱对孩子。

我们这样处理的方式其实就是在强化孩子“失去控制”的感觉:

“原来我真的无力,所以爸爸妈妈才需要这样保护我”。

千万不要觉得这样的保护很好,

当孩子习惯了一直被你这样保护后,

他的自尊自信也就被消磨了,

因为他开始接受了这个现实:

我真的不行,只能靠父母。

正确的方式是,帮助孩子重新找到控制感。

生活中这类的“小事”太多了,

孩子因为没有生活经验,之前没有体验过,

他必定会害怕。

我们要做的就是陪同他一起去了解那个害怕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一个星期,我专门带着小D在路口等着,

看路上呼啸而过的警车、救护车,并且告诉小D,

这就是警报的声音,他们是好人,在帮助别人呢!

一开始,小D还是害怕,

忽闪的警车开过后,她就止不住的大哭。

但慢慢地,她就理解了。

现在,小D只要听到警报声,

都会告诉我们,“他们去帮助别人!”

这就是孩子内化接受新事物的过程。

害怕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障碍物,

父母要做的不该是掩盖问题,假装它不存在,

而是带着孩子去面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

你看,在克服的过程中,小D还涨了知识,

现在她能说出各种汽车类型。

这才是让他们变得强大、更变得智慧的方式。

因为“现实和想象混淆”而害怕

2岁后的孩子慢慢会出现现实和想象不分,

她会假象出很多东西,

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似乎都是“拟人”的。

这是个非常好的认知发展,

这会让孩子安全地去探索和了解自我,

同时也是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

但这个认知发展有一个副产品:那就是害怕。

怕黑、怕睡觉、做噩梦、甚至还有孩子觉得水里有怪兽而害怕洗澡等等。

越来越丰富的经历加上旺盛的想象力,

就会衍生出很多他们以为是“真的却让人害怕”的事情。

2岁多的的时候,很早就能睡整觉的小D,

突然开始半夜总会哭醒一次,

而且都是闭着眼睛特别特别害怕的大哭。

排查了各种原因后,

原来她害怕自己床下有条鳄鱼。

处理这类害怕最忌讳的是,“不当一回事”。

孩子因为想象而出现的害怕,

在我们成人看来是非常可笑的,

很多时候,我们脱口而出的就是,

“没事的,这是假的,一点关系的都没有的,不用害怕”。

这些话听上去是在宽慰孩子,

但传递的却是在轻视孩子的情绪。

孩子害怕的原因,即使是想象出来的,

害怕的这个感受却是非常非常真实的。

如果我们无法感同身受,那至少要尝试理解,

而不是一两句话的敷衍。

我记得当时搞明白小D真正害怕的原因后,

当她半夜再次哭醒,告诉我床下有鳄鱼时,

我抱着她,和她说:

“床下有鳄鱼,真的好可怕啊。妈妈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害怕,害怕床下的鳄鱼会随时出来”。

就这样一边这样安抚一边让她平静。

等到她情绪慢慢稳定后,我和她说:

“鳄鱼实在太讨厌了,每天晚上都来打扰我们睡觉。

小D和妈妈今晚一起把它抓出来,好吗?”

然后,那天晚上,凌晨3点,

我们母女俩真的就打开夜灯,

一起跪在地上,朝床底下看。

我问小D,“啊,你看到鳄鱼的尾巴了吗?

啊,我看到了,小D你去把它拉出来”,

紧接着,我拿来一个装她玩具的收纳箱,

让小D把“鳄鱼”放进收纳箱里,

然后一起盖上盖子,拿出了卧室。

之后,我告诉小D,鳄鱼已经被抓住了。

然后指了指小D睡衣上的小狗,

在自己手心亲了一下,放在小狗身上,告诉她:

“鳄鱼不会再来打扰小D了,而且小D现在还有妈妈的吻和小狗一起陪着,晚安!”

不再害怕任何恶魔,因为你一直陪伴着我

我之前把这个经历分享给我的闺蜜们,

她们第一反应都是,自己做不到,凌晨三点,

还自编自导了这么一出。

但我让她们意识到,

是每天重复经历孩子害怕哭醒然后安抚的死循环,还是我们花一次精力从根本解决?

我们今天不讨论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这是一个思维模式的转变。

不管我们觉得孩子害怕的理由有多微不足道,

当时当刻,这样的害怕就是如此强大地吞噬了孩子,

这不是我们说一句“不怕”就可以解决的。

我做的就是陪伴小D去直面自己的害怕,

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根源。

现在解决的是她想象的“困难”,

但这样的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可以让她今后也能去解决漫长人生中真正的困难,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害怕有两层意思:要么假装忘记然后逃避;

要么直面一切并且行动。选择权在于你自己!

勇敢,在东西方文化里都是一个特别被推崇的品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都会刻意强调勇敢,而拒绝面对害怕。

当孩子说,“我害怕”时,我们说不要怕;

当孩子因为害怕而哭泣时,

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解决如何不哭。

这只是在假装或者强迫孩子勇敢,

那只是缓兵之计,

并没有真正解决内心深处的问题。

真正的勇敢恰恰是,当我们感到害怕时,

可以承认我们不够勇敢。

但尽管这样,我们还有勇气去解决生活的困处。

不是不能害怕,而是怀着害怕,我们依然前行,

送给你们,也送给我们的孩子们!

标签: 害怕  孩子  都是  都会  勇敢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news/jyzx/412828.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