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12-12 12:02:00
所谓教育,
就像陪孩子经历一场困难与挑战的旅程。
我们怎么看待孩子,
决定了孩子怎么感知自己、活出自己。
只有真正理解并懂得了孩子,
我们才有机会陪孩子一起面对生命的挑战,
遇见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与光荣时刻。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免不了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孩子不爱吃饭、不爱说话、不爱上学;孩子和同学吵架,甚至打架;孩子脾气不好,经常哭哭啼啼的;孩子不听话、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呢?这些磨人的“烦恼”背后,我们又可以学到些什么呢?
一位妈妈的烦恼已经开学三周了,孩子每天都哭着说不要上学,我们每天都像打仗一样,不管是好好地安抚他,又或是装得很凶地吓唬他,都没有用,孩子几乎每天都是哭着进学校的。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就请警卫帮我带他进教室,孩子因为害怕警卫,所以会跟着进去。每次把孩子哭着送进学校,一回头我也忍不住开始哭,就觉得好像是我抛弃了他。我很头疼,怎么一个简简单单的上学,就搞得我们一家人鸡飞狗跳的呢?几乎每天我的神经都是紧绷的,都不知道是孩子先崩溃还是我先崩溃。
这是妈妈美玉这段时间最大的烦恼,她有一个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大概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再加上要越区就读,班上没有了认识的朋友,孩子很抗拒去上学。这让美玉很苦恼也很不解,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可以欢欢喜喜地去上学,自己的孩子就这么困难呢?
为了解决儿子“上学难”的问题,美玉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找到了资深儿童心理专家黄老师寻求帮助。
老师:你问过孩子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吗?
美玉:问过,他说是因为学校的功课很多,都写不完。我们猜想也有可能是要越区就读的原因,班上没有认识的朋友。
老师:所以孩子是因为压力太大,还不太适应。
美玉:嗯!
老师:他过去曾对陌生环境有过这样的反应吗?
美玉:没有啊!去保姆家,去幼儿园都很好啊,几天就习惯了。
老师:所以我可以这样说吗?这是孩子长这么大第一次面临这么大的挑战。
美玉:是的。(美玉的眼眶里噙满了泪水)
老师:你现在流泪是因为想到什么了吗?
美玉:我在想,孩子也很辛苦,明明不知道怎么适应学校里的环境,还是每天被我们“押”进教室,有时候想想,或许这对他来说真的很残忍。但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还那么小,难道因为这样就不上学了吗?
老师:美玉,其实你很想体谅孩子,但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对吗?
美玉;对。(美玉泣不成声)
老师;我们如果把这次困难看成你正在陪伴孩子经历的,生命中第一次“面对陌生环境应该如何适应”,这样的看法你觉得合适吗?”
美玉:可以这么理解。
老师:那我们就来看一看,遇到陌生环境下的适应困难时,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不知道你过去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美玉:我初中二年级时,父亲做生意失败了,我被送到乡下奶奶家。刚刚转学过去的时候,其实是被同学排挤的,那个时候我也非常痛苦。”(美玉陷入了沉思,很久之后才回过神来继续交谈)
老师:帮助你熬过那段日子的是什么呢?
美玉: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有人愿意倾听和了解我,家庭的温暖也给了我很多的支持。
老师:那时候家人是怎么帮你的呢,他们会做什么事,或跟你说什么吗?”
美玉:那时候我每天一想到回家就可以吃到奶奶煮的晚餐,就觉得很幸福,学校里的一位老师也特别鼓励我,给了我很多帮助。他们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期待,让我有力量去面对困难。
老师:那通过回想这一段经历,你觉得现在对你儿子来说,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美玉:我好像有些头绪了。虽然不知道他还有多久才能适应,但我想我已经明白我能教导他些什么了。(美玉再一次陷入深思,然后眼神渐渐开始亮起来)
和咨询老师对话的过程,也是妈妈美玉的整理心绪过程,原本困扰着她的那些问题就好像被揉乱了的毛线球,而如今她就好像是找到了整理的窍门,原本充满烦恼的眼神也渐渐被闪亮跳动的光芒所替代。
通过这个咨询案例,我想谈谈两个跟叙事治疗有关的概念。
一是“穿越问题”的概念“问题”是充满吸引力的,它总能最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就像是美玉的孩子“不想去上学”这件事一样,美玉第一反应就是费神费力地解决眼前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很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醒我们:在哪里要停一下,哪里需要理清和学习。
如果我们不能延伸视野,去解读问题背后的“学习提示”,而是只想赶快解决问题,那么往往你会发现,你做的许多努力都是徒劳的。
有些人甚至为了快点解决问题,而采取强硬的手段(比如美玉请警卫帮她带孩子进教室),这样往往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困难,也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们在面对一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时,若只用强硬的处罚手段让孩子“不敢做错事”,但却没有借此机会让孩子理解做错事背后的问题:
“为何不能这样做?”
“这么做是想满足什么需求?”
“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有没有其他代价少一点的方法可以满足这样的需要呢?”
……
如果不能引导孩子看到这些问题背后的“学习提示”,那么这个过程就只剩下“解决事件”“承担代价”。但对孩子来说,却失去了重要的“学习机会”,对家长和老师们来说,也失去了重要的“教育机会”。
就像在美玉的这个例子里,她需要思考的是以下两种情况:
“怎样才能让孩子乖乖地进教室上课?”(解决事件)
“如何陪孩子经历这个‘人生第一次面对陌生环境适应困难’的过程?”(学习课题)。
这两种视野产生的做法就会很不同。
穿越”,意味着我们不只看得见眼前的“问题”,还需要把视野再延伸一些,看见问题背后的重要学习内容。“而我们会发现,当生命课题的学习完成时,问题如何解决也就有了答案。
二是:面对困难的智慧,常常蕴藏在父母的生命故事里人们的生命经历远比自己所知的更为丰富珍贵,只要好好地探寻、整理这个人生数据库,常能发现如珍珠般的礼物。就像在这个例子里,咨询师陪着美玉回到她生命的数据库里,提取她中学时面对陌生环境的故事,整理并带回珍贵的体会。于是,她看见了如何陪伴孩子经历挑战的智慧。
父母回头看自身的生命经验,并在其中寻找与学习课题有关的信息,会有以下好处:
⊙ 产生设身处地的联结感
父母会感受到与孩子之间有一种生命相连的经验,就如同美玉通过叙说发现孩子原来正在经历自己曾经遭遇的某种困境,这会让家长对孩子面对的事件能有一种设身处地地感受。“原来孩子也跟我一样,正在经历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困难,同时也在学习着如何面对这样的事”。这会让家长离开指责孩子的位置,开始正视如何帮孩子应对问题。
⊙ 给出贴近生命脉络的解答
专家给予的答案常会让人觉得“很有道理,但却难以执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经历、性别、内外状态、所处的文化都很不同,所以面对同困难时,不同的人适合的解答方式也会不同,所以,很难用“标准化”的方式给予制式建议。
当我们不是直接给予建议及答案,而是回到当事人的生命里去提取可能有的经验,并从中整理出他面对某个生命课题时的智慧,这样总结出来的方法会更贴近个人,也不会显得与当事人格格不入。
如同美玉一样,通过回顾自身的经验,她所整理出的办法并不逊于任何专业建议,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与观点都来自当事人自身,所以就比较容易施行,因为这与她的生命脉络很贴近。
小结
当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某个困难时,有一条非常可行的解决路径值得借鉴:我们要有一双“穿越”的眼睛,不只要看见“事件”,还看得见“蕴藏在问题里的值得学习的生命课题”。如此,我们就会有一种崭新且深刻的对待问题的“聚焦点”。通过对事件生命课题化的聚焦,我们就可以在此“课题”上寻找自己的生命经验,并整理出属于自己的智慧。这样的过程不仅对孩子充满教育意义,也会让我们更加相信:自己的生命经历就是最珍贵的宝藏,可以陪着孩子遇见属于他的美丽人生。
国务院国资委原副部长级干部骆玉林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审查调查国务院国资委原副部长级干部骆玉林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审查调查
2023泗水新能源电动车消费券怎么领取(泗水新能源汽车4s店) 关于250省道邳州段对危化品运输车实施限行的通告 夏季宝宝这样吃就不会长痱子 21年,江西女孩在女厕遇歹徒,被挟持时:我给你1千,你去嫖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