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3-01-13 01:47:15
听说男德班要在2023年重启,顾伟激动地表示,他愿意再一次报名去上课。
“男德班”,全称为“好伴侣好父亲:全参与型男性工作坊”,由性别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方刚创办。被问起为什么会起名“男德班”,“这个名字比较吸引眼球,会让人联想到之前的‘女德班’,能起到宣传的作用”,男德班一位讲师张智慧说。
早在2015年,第一届男德班首次面向全社会招生,总共有20人参加。
顾伟是学员中较为特殊的一位。2014年,他曾经以家暴施暴者的身份,持续数月拨打“白丝带”家暴救助热线,“白丝带”是一个同样由方刚创立的、致力于“让男性
加入并参与终止各种形式性别暴力”的志愿者组织。后来,顾伟成为了一名反家庭暴力的志愿者。2015年国庆假期,他在方刚的邀请下参加了男德班。
实际上,第一届男德班创办时,获响应寥寥,其中仅两位学员为自费报名,其他学员大部分来自“白丝带”组织。在参加男德班之前,“他们都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性别平等意识”,方刚告诉记者。
顾伟(左一)在2015年男德班上与其他学员合影,模拟女性怀孕的体验。 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 受访者供图
第一届男德班结束后未再开班,距今已有八年了。“中国性别平等的实践情况有所改善”,方刚说,考虑到这样的背景,新一届的男德班在2023年年初线下开班,在课程内容和篇幅上都做了调整。不同于第一届男德班仅在北京开设,时间持续三天,这一次的男德班将同时在深圳、上海、成都三地招收学员,并由事先经过培训的“带领者团队”来分别带领课程。
2023年,顾伟38岁。他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在男德班的课程结束后正式离婚,至今仍是单身。回忆起8年前的那一届男德班,他觉得自己收获良多,“一群男性聚在一起讲述自己的缺点,这样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
在第一次参加男德班之前,最严重时每周都会家暴妻子的他,如今谈论最多的就是“改变”,他不再觉得“婚姻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现在,他更看重的是如何做一个陪伴儿子的父亲。
情绪的失控
顾伟是在和妻子离婚的诉讼过程中第一次拨打了“白丝带”热线。
2010年,顾伟和妻子丁晓冉结婚。那时他26岁,在江苏宜兴一家污水处理厂负责安全工作。结婚之前,他也谈过几场恋爱,但都不太顺利,这让曾在年轻时有过丰富恋爱经验的父亲有些不满意。“你是我生的,为什么我能找得到女朋友,你却找不到?”
顾伟说,他是在父亲的建议下订了婚。在一次相亲时,他认识了丁晓冉,聊起来才知道他们曾在同一所中学上过学,两人很快谈起了恋爱。过了一段时间,父亲问他恋爱进展如何,他回答:“这个女孩么,性格沉稳,过生活还是可以的。”父亲说:“那就把婚订下来,趁热打铁。”2010年1月,他与丁晓冉订婚。同居一段时间后,两人在同年夏天领证。
婚后不久,发生了顾伟对丁晓冉的第一次家暴。有一天下班回到家,丁晓冉提出让顾伟上交工资卡,顾伟让她先暂时不要提这件事,可妻子态度坚决。争执之下,情绪失控的顾伟动手打了她。
顾伟说,当时两人的婚房被政府划定要拆迁,他们和父母一起住进了老房子,又因为办婚礼,欠了父母一些钱,他的工资有百分之八十都交给了父母。一边是不想在新婚妻子面前丢了面子,另一边又想尽快将钱还给父母,“我觉得很为难,想让她闭嘴。”
顾伟还和丁晓冉因为“是否该把手机放在身上”发生过争执。家里做紫砂壶生意的丁晓冉平时注重养生,认为手机有辐射,对身体健康有损,所以总是将手机放在包里,而不是装在口袋。顾伟觉得,这导致自己经常“联系不到她”。他坦言,有时候丁晓冉回娘家吃饭,下班回来的他找不着妻子,拨打电话过去也无人接听,“我的情绪就会失控。”他觉得岳母家里虽然人多、热闹,但妻子更应该做的是“把小家顾好”。
自从孩子出生,顾伟情绪失控的次数变得更加频繁。2012年5月,初为人父的他同时升职做了安全主管,工作变得繁忙,家里又因为要照顾孩子充满了琐事,顾伟回忆,当时自己“(把)在外面累积出来的负面情绪带回了家”。有一天回家时,他看到妻子将感冒药放在了吃饭用的餐桌上。这让他越看越不顺眼,他大声吼了妻子,“还把桌上的玻璃杯子也摔在了地上。”
痛苦的低吼
顾伟印象里,最严重的一次家暴发生在2014年4月7日。之所以能清晰地记得这个日期,是因为那也是他最后一次家暴妻子。
那年3月,顾伟的爷爷哮喘病情加重,这让工作正繁忙的顾伟很苦恼,“他会把门框磨得很响,吵得我们都睡不着觉”,顾伟觉得,老人经常在晚上“故意弄出一些声音”来获取关注。当时,顾伟和丁晓冉也经常因为家庭琐事发生冲突,频率最高时一周两次。顾伟说,在冲突的过程中,丁晓冉也会出手反抗,但因为男女力量悬殊,所以总是他占据了上风。每一次,他都是打丁晓冉的手或者身体,“但最多不超过5下。”
4月6日早上,顾伟和爷爷因为晚上的“噪音”发生争吵,情绪失控的他拿起一把拖把向爷爷砸去,接着又出拳殴打爷爷的脸。当天,在父亲的劝说下,顾伟与丁晓冉带着儿子暂时离开家,去一位亲戚的婚宴上吃席。到达婚宴现场后,顾伟径自走到饭桌前,走在顾伟后面的丁晓冉指责他“不抱孩子”,两人因此事争吵起来。
顾伟回忆,婚宴结束,他们回到岳母家,丁晓冉拿出包里的喜糖扔向了自己。他非常生气,但因为是在岳母家里,便忍了下去。“如果是在自己家的话,我肯定会直接冲上去打她。”
当晚,顾伟和丁晓冉带着孩子睡在了岳母家。第二天早上五点钟,丁晓冉起床上洗手间,顾伟感觉自己被妻子踹了一脚,“不知道她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那一脚是用了力气的。”多日来积压的情绪在这一刻爆发,他握紧右拳狠狠地砸向了丁晓冉,速度很快。“我跟其他男同学或者男同事打架都没用过那么大的力气。”顾伟记得,当时被自己猛烈拳击的丁晓冉连叫喊都叫不出来,只是在痛苦地低吼。现在顾伟回想起来,“如果她去医院检查的话,应该是已经被打成了脑震荡。”
顾伟说,打完丁晓冉后,那天他照常去上了班,并在下班后回到自己家。他向父母说明了早上的事,希望他们能给一些意见或者帮助,父母却说他们也没有办法。“他们其实一直都知道我在家暴小丁,但很少站出来说点什么。”最后,是顾伟的两位叔叔带着他去到了岳父家。他向岳父保证,自己一定不会再打他的女儿。
岳父给顾伟的叔叔们泡好茶,将丁晓冉叫出了房间,告诉她,无论是跟着顾伟回婆家,还是继续住在家里,“做父亲的都会支持她。”听了这话,丁晓冉转头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将房门关紧。此时,桌上的茶还未凉,顾伟与叔叔只得离开了岳父家。
几天后,顾伟又独自带着礼物登门道歉。这一次,“岳父连门都没让我进去。”
从施暴者到反家暴志愿者
2014年5月上旬,顾伟收到了一个邮政快递,拆开后发现是法院传票。丁晓冉已经在当地法院向他起诉离婚。
“不知所措”,这是顾伟收到传票后最强烈的感觉,他并不想离婚,“因为我觉得婚姻如果完蛋的话,一个男人就是失败的男人”。一方面,他开始在网上搜索答辩技巧,希望能够争取到儿子的抚养权。另一方面,他每天都思索着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总是忍不住要动用暴力?那个根源到底在哪里?”
有一天,他独自看电视时发现了一部叫做《中国反家暴纪实》的纪录片。在纪录片里,他第一次以观众的视角看到那些被丈夫殴打的女人。“她们的表情都很惊恐,让我想到了小丁。”在四下无人的房间里,他开始为自己的施暴行为感到羞愧,“那时候我每天都很痛苦,浑浑噩噩。”
顾伟记下了这一纪录片的播出时间,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准时观看。在纪录片播放到第七集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拨打了片中出现的“白丝带男性终止性别暴力”热线。这一热线由方刚在2010年成立,接线员均是资深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经过专门的社会性别培训,旨在帮助身处性别暴力中的男性。
让顾伟惊讶的是,电话另一端的接线员在听了他的事迹后并没有指责他,而是为他提供心理辅导。他告诉接线员,其实他也不愿意做一个施暴者,可是每当情绪一来,还是控制不住要打人。顾伟回忆,接线员们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他直面了问题,告诉他“施暴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害者”。
接下来的日子里,顾伟持续数月拨打了“白丝带”家暴救助热线,将自己的苦闷通过电话抒发出来的同时,他也逐渐找到了自己家暴的根源。“原来我也是父权文化的受害者。”他意识到,在父权文化下,作为男性的他被社会要求了太多东西,既要会挣钱养家,还需要阳刚、有大男子气概,“但是这不一定是对的。”
通过“白丝带”官网提供的信息,顾伟加入了志愿者QQ群。2014年9月,他还通过签名、附身份证的方式做了宣誓,自愿成为一名“白丝带”志愿者。那张宣誓书上,他这样写道:“不再使用暴力,面对暴力现象也不再保持沉默。”
成为“白丝带”志愿者后,顾伟参加了一些志愿者活动。最远的一次,他去到了山东济南,参加一个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关于中小学生性别教育的讲座。在讲座过程中,他结识了方刚。方刚列举了许多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的不公待遇。比如职场歧视、月经羞辱等等,“那些例子我听着听着就感觉确实是这样,慢慢开始纠正了我身上一些大男子主义的想法。”
有了这次经历后,在2015年国庆假期,顾伟再次受到方刚的邀请,以“白丝带”志愿者的身份去北京参加活动男德班——“一个男性行为辅导课程”。片刻思考之后,他答应了下来。
之所以答应得那么快,是因为彼时丁晓冉也在北京,两人的离婚案正处于法院二审的诉讼程序中。这一次,他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换回妻子的原谅。到达北京后,他给丁晓冉发去微信,告诉他自己此次来北京是要参加男德班,“男德班是教男人学会做一个好父亲、好丈夫。”丁晓冉没有回复。
写下父亲的缺点
在男德班的课堂上,学员们轮流进行自我介绍。正是此时,顾伟第一次公开了家庭暴力施暴者的身份。他还记得,当时自己站在学员们中间,低着头,不敢和其他人对视,他讲述了殴打妻子和其他亲人的经历。让他没想到的是,对于他的施暴行为,其他学员并没有过多的指责。
第一届的男德班课程只持续了三天,授课内容涉及多个方面:认识并挑战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反思大男子汉气概的伤害、做家务和照顾家人的能力、婴幼儿护理技术、与青少年孩子的相处艺术、做职场女性的工作好伙伴、和谐的、让伴侣满意的性生活等。
让顾伟印象深刻的是,在“认识并挑战社会性别刻板印象”那堂课上,方刚让学员们想出一些用来形容男性的词语。当时他想到的是诸如“浓眉大眼、阳刚威猛”此类的词,但是方刚告诉他,其实“温柔、体贴、柔弱”这样的词也可以用来形容男性。在关于家庭暴力的课程上,方刚分析了施暴者的特征:“边界感模糊,心理自卑,控制欲强,不会沟通……”他发现,这其中的每一条都仿佛是在说自己,他拍照记下了这些特征,希望可以时时提醒自己。
在“反思大男子气概的伤害”这堂课上,他在方刚的带领下回忆父辈对于自己的影响。顾伟的父亲是工厂里“三班倒”的工人,因为工作太忙,父子之间很少交流。他曾经把自己的一些心事告诉过母亲,但很快在亲戚那里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这让他对母亲变得越来越不信任。
他还记得,高考结束之后,自己的成绩并不理想。由于录取不上好的学校,他郑重地向父母提出想要直接去工作。但父母只是说:“你想好就行,将来后悔可不要怪我们。”那时的他很难过,觉得父母是在置身事外,“虽然我知道他们能力有限,不会分析,可是我当时很需要他们的建议,至少应该支持一下我。”这种难过的情绪最后转化成了愤怒,他出拳殴打了母亲。
父亲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让顾伟不能理解。他将母亲的娘家人全部叫来了家里,“外公、外婆、两个姨母、舅舅都来了。”最后舅舅扇了顾伟一耳光,当作是给他的“教训”,但这只让顾伟更心生愤懑。他觉得,父亲应该做的是教育、引导、惩罚犯了错的他,而不是把亲戚们都叫过来,“把事情闹得更大,也让所有人都下不来台。”
方刚继续让学员们写下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想起这件事情,顾伟在纸条上写下父亲的缺点:不尊重女性、不会与人交流。
在“白丝带”的影响下,顾伟开始阅读有关家庭暴力与性别平等的书籍,希望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关于自己的施暴行为,他始终存在着一个疑惑:他在污水处理厂虽然已经当上了安全主管,但因为年纪轻,一些年资老的员工有时会对他发一些“小牢骚”,顾伟对此很愤怒。这其中让他不解的是,为什么在那样的场景下,他没有像殴打母亲和妻子一样,去动手打人?
2015年2月,他从网上搜索关键字“家庭暴力、施暴者”时发现了一本出版自中国台湾地区的书,叫做《家庭暴力者辅导手册》。书上写道,施暴者在施暴前会对施暴对象做评估,这让他消除了疑惑。“如果施暴者觉得对方比自己强大,或者是自己惹不起的人,他们往往不会采取暴力。”
顾伟与方刚共同参与的公益行为艺术创作。图源:“学者方刚”公众号
决心
男德班结束的当月,法院正式对顾伟与丁晓冉的婚姻做出了离婚判决,儿子的抚养权判给顾伟。顾伟说,去北京参加男德班这件事情,并没能让他在最后时刻挽回妻子,却提醒了他,是时候开始真正做出改变。在男德班快结束时,方刚也提醒每一位学员,虽然课程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涉及了很多方面。他希望学员们能在回去之后继续反思大男子气质,真正地学会尊重女性,做一个称职的好丈夫、好父亲。
顾伟开始更加积极地参加“白丝带”的线下活动。2015年12月,在“白丝带”志愿者年会活动上,方刚召集志愿者们参与话剧《男人独白》的剧本创作。这部话剧呼应的是著名女性主义话剧《阴道独白》,主题也是倡导性别平等。自愿报名成为演员的顾伟,将自己的家暴经历写成了台词,站在聚光灯下向观众诉说。“我听到了台下有哭泣的声音,这让我更加下定决心以后不再做一个施暴者。”
《男人独白》海报,顾伟在第二排中间。
可是在生活中,他还是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刻。他想了一些能够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比如他会在下班后切换一个微信账号,将工作与生活分得更开一点。为了督促自己不要忘记“拒绝暴力”的承诺,他甚至将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了“白丝带”志愿者的海报。每当有人问起他的头像来历,他便告诉别人“这是一个呼吁男性参与到性别平等活动中来的组织”。
他还希望通过更多的外在力量来督促自己改变。为此,他在2017年参加了央视的一档访谈节目《面面观》。节目录制之前,主持人问他,敢不敢以家暴施暴者的身份直面镜头,他说自己当时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主持人:“敢。”因为档期问题,节目比预计播出时间晚了一周。在这期间,他的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甚至想要向导播提出要求,为他的脸打马赛克。“我怕单位里的同事知道这件事后会有闲言碎语。”
最终,节目还是顺利播送了出来。电视画面里,他语调清晰地在全国观众面前讲述了自己的施暴经历。单位里渐渐有同事知道了他家暴的事情,但是大家也都像男德班里的学员一样,“并没有过多地来干涉”,这让他此前担心自己会被议论的顾虑烟消云散。
顾伟参加央视《面面观》节目画面截图。图源:央视网
这些经历都让顾伟变得更愿意去交流和打开自己。在“白丝带”的其他志愿者建议下,他参加了宜兴当地的佛寺义工活动。宜兴本地有一个大觉寺,不同于其他寺庙,这个寺庙的十八罗汉里有三个是女罗汉,这让学习过性别平等知识的顾伟觉得很认同。在大觉寺里,对比其他只出力气活的男性义工,他更愿意出现在唱诵、讲经的堂会上。虽然在那些堂会里,女信徒、女义工占了大多数。他成了其中特别的存在,但他并不害怕别人说他“不像男人”。顾伟说,像这样的想法,在他加入“白丝带”、参加男德班之前是绝对不会有的。
谈到会跟女义工们聊什么,顾伟说他们会一起倾诉生活中的苦恼,互相开导,有时也会相互夸赞。“她们有时候还会帮我照看儿子,儿子也很喜欢和她们相处。”顾伟说,如今,他偶尔照镜子时会觉得自己不再像以前那么“苦闷”,“眼神也变得比以前柔和了,人越来越精神。”
顾伟与儿子在宜兴大觉寺合影。
父与子
男德班结束之后,顾伟曾经尝试跟父亲沟通。他告诉父亲,自己之所以不够尊重女性、爱用暴力解决问题,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受他的影响。小时候,父亲常常和小叔在饭桌上讲述各自打架的经历。酒意酣畅间,在一旁听故事的他曾以为拳头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如今他回想,那些其实并不对。但这一番话让父亲震惊,他直接骂了回来:“你一个小辈还敢说长辈的不是?”顾伟很无奈,只好选择沉默。
和父亲交流的不顺利,让顾伟更加立志自己要做一个好父亲。离婚后,他带着儿子住到了当年的婚房拆迁安置房里,正好和前岳母一家在同一个小区。外婆家住得很近,儿子经常在周末过去玩耍。有一次,因为儿子在外婆家玩了太久的手机游戏,他忍不住出手打了他。动手之后,他比儿子更加难过,主动走进儿子房间向他道歉。道歉之后,父子俩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影、听音乐,关系很快和好如初。
顾伟对记者说,一个父亲开口向儿子说对不起是很难的,但是如果说了,会给儿子的心灵带来很大的抚慰。“我的父亲做不到这一点,但我希望我自己能做到。”如今,儿子有时和同学闹了矛盾回家,他发现儿子心情郁闷,也会拍一拍儿子的头:“想哭你就哭出来吧。”
他现在依旧是单身。2018年,前岳父过世,顾伟为这场葬礼出了不少力。葬礼结束后,前岳母提出,希望他能和丁晓冉复婚。他回答:“这得看小丁的意思。”但丁晓冉拒绝了这一提议。她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他留下来的紫砂壶工作室,成为唯一的老板。为了商量儿子的教育问题,顾伟曾经去过那间工作室,丁晓冉不再像刚离婚时那样不愿意见他。
顾伟为丁晓冉感到开心,他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过去没发现的优点,“以前觉得她有些唯唯诺诺,现在她已经可以女承父业,变得独当一面。”当儿子问起他们为什么不能和妈妈住在一起时,他回答儿子:“因为爸爸曾经伤害了妈妈,我们要尊重妈妈的选择。”
他也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离婚这件事情,认为自己应该感谢丁晓冉。“如果不是她要和我离婚,或许我现在也还是浑浑噩噩的,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里做出改变。”接触了佛教的他也对婚姻本身产生了和过去不同的看法。现在,他不再认为婚姻是衡量一个男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学会尊重女性,不仅是女性,要平等地尊重每一个生灵。”
知道“男德班”要在2023年年初重启后,顾伟说自己想要再去“回炉”。“我住得离上海不远,打算明年参加上海小组的男德班。”他告诉记者,对于新一届男德班的课程,他这次有着更加清晰的期待,想要学习到更多关于育儿方面的知识。他的儿子渐渐地长大了,再过几年就是青春期,或许并不会特别叛逆,但是关于父母为何离婚,关于他曾经的家暴,也一定会有很多困惑。
他不怕自己的采访会被儿子看到。相反,他希望儿子能看到他的改变。他发现,社会上有很多人对于施暴者有一定的偏见,“他们会觉得施暴者‘狗改不了吃屎’。”对于这些声音,顾伟坦白,想要真正“变好”的确很难,那需要花很多时间来努力,“但是老爸愿意把这个过程先呈现给你。”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丁晓冉为化名。澎湃新闻记者陈灿杰对本文亦有贡献)
国务院国资委原副部长级干部骆玉林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审查调查国务院国资委原副部长级干部骆玉林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审查调查
2023泗水新能源电动车消费券怎么领取(泗水新能源汽车4s店) 关于250省道邳州段对危化品运输车实施限行的通告 夏季宝宝这样吃就不会长痱子 21年,江西女孩在女厕遇歹徒,被挟持时:我给你1千,你去嫖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