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连云港清明节有哪些地方习俗(连云港清明节风俗)

来源: 最后更新:22-08-18 11:22:13

导读:“清明”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一、扫墓祭祖寄托怀念

  在古代,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到了今天,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老海州有个民俗,祭祖完了之后,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包饺子,因为饺子是最能反映‘团圆’的形式,寓意‘顺利’。大伙儿有的切荠菜、有的擀面皮、有的和面、有的包饺子,场景非常温馨。包饺子中,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增进感情。”市民俗专家介绍。

  二、风筝带走疾病晦气

  清明放风筝也是流行的习俗。以前,放风筝不仅是一种游艺活动,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

  因此,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把自己的不幸、烦恼和灾难写在风筝上,风筝升空后有意扯断或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飘走,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随风筝带走了。当风筝落在院子里或者飘在地上,人们也不会捡,怕沾“晦气”。

  三、少男少女勿同踏青

  清明节这天,平时不出闺门的未婚少女,可以三两成群到野外游玩,叫“踏青”,又叫“蹅青”。据说,清明节女孩踏青能心灵手巧。穷人家的女孩这一天到野外挑野菜,俗称“斩青”。

  为了保障少女郊游安全,俗规“少女不上庙、少男不踏青”。清明节这天在郊外春游的都是少女,少男是不能跟随的。

  四、荡荡秋千

  荡秋千也是清明习俗之一。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来为了避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到了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五、插柳纪念晋介之推

  清明节这天,还盛行“插柳”的民俗。专家介绍,清明节柳树刚吐芽,家家的门窗上都爱插两枝鲜柳条,相传这是纪念晋介之推的。

  许多人还用鲜柳枝编成头饰,以柳枝皮为穗,戴在孩子头上,叫做“刘海帽”,希望孩子长大成为介之推那样爱国忠孝、正直无私的人。后人逐步把介之推神化,把插柳变成了一种辟邪的方式。

标签: 清明节  秋千  自己的  风筝  习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lvyou/gonglve/49774.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