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孔望山景区著名景点介绍 孔望山景区调查报告

来源: 最后更新:22-08-18 07:22:39

导读:孔望山是著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特为您整理了景区景点介绍,详见本文。

  【孔望山景区】

  孔子望海像

  春秋时期,孔子登临此山以观东海,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此山更名为孔望山。在这座山上,既有儒教创始人孔老夫子大驾光临的足迹,又有佛教在中国最早的石窟,上面刻着释迦牟尼涅盘的庄严场面,更有道教西王母高高在上俯瞰众生的雕像。

  佛教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成于东汉,距今近两千年。整体造像依山崖的自然形式雕凿而成,现有造像110个,画面东西长17米,高8米,有佛教、道教、菩萨、力士和供养人等人物造型,多反映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史学家称此造像为“九州崖佛第一尊”,其雕凿的年代比敦煌石窟早300年,1988年被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象

  成于东汉,为立体圆雕,是依一块花岗岩巨石的自然形状雕凿而成,长480厘米,背宽350厘米,通高260厘米。象的前胸左侧有一个平面浅浮雕“象奴”,头束椎髻,右手持钩,双足系链,表现了汉代象戏场景。石象足下雕有仰瓣莲花,栩栩如生,被誉为“中华第一象”。

  龙洞题刻

  龙洞原为海蚀洞,经海水长年冲刷及后人稍加雕凿而成。洞口约呈正方形,边长90厘米,洞深330厘米。龙洞内外的石壁上镌有宋、元、明、清诸代石刻题勒24则,大字近3尺,小字寸余,篆、隶、草、行书体齐备。其中尤以位于龙洞正西和正东方向的两块题刻最为出名,分别是王同的篆体题刻与林廷玉的抹字碑。

  石蟾蜍

  与石象南北相对,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山原。这是利用一块突起于地面的岩石,以汉代圆雕方法凿刻出来的。石蟾蜍长约2米,宽约1米,满身布满鱼鳞状的浅刻花纹。它的腹部圆满,四肢平撑,造型非常夸张。它是东汉时期的遗存,离现在也将近2000年了。

  杯盘刻石

  刻石形状如巨砚,故又称“砚石”,是在一块天然的大石头上凿刻而成,东西长320厘米,宽200厘米,厚70-120厘米。大石的底部有三块小石支撑,正面东段有一个盘形凹刻,周围有八个杯形凹刻,是东汉晚期祭祀东海君之物。

  乘槎亭

  始建于宋,毁于元,修复于公元1989年。亭取张骞乘槎仙化故事命名,为古代文人墨客登临观海之处。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来此游览并写下《乘槎亭》一诗,使该亭声名远播,饮誉江淮。

  龙洞庵

  龙洞庵背依高山,坐北面南,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建于北齐武平年间,距今1400多年,唐代为龙兴寺,明代更名为龙洞庵。庵内供奉释迦牟尼及其弟子迦叶、阿傩及观世音菩萨。院内有古柏、糯米茶(学名流苏)等古树名木,树龄逾千年。还有古井“甘露泉”,其水清冽甘甜,闻名遐迩。

  承露盘

  位于孔望山的山顶,俯瞰着群山,乃道教中道士用来炼丹之用。其左上角有一个缺口,乃道士们承接露水之用。其体积硕大,在国内十分罕见,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夏启祭天、祭海用的器具。

  馒头石

  这是一块圆形巨石,整个巨石像一个馒头,又像一个鸟头,鸟头连同颈部高5.2米,直径2.87米。馒头石的顶部凿有一个清晰的碑槽印痕,是古代作为碑座之用。

标签: 龙洞  造像  释迦牟尼  道教  而成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lvyou/gonglve/49639.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