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痛风跟熬夜有关系吗 痛风跟熬夜有关系吗?

来源: 最后更新:22-07-26 07:34:14

导读:熬夜对人体有诸多危害,而有些常常熬夜的人也出现痛风的症状,所以很多人想知道痛风跟痛风有关系吗?

熬夜对人体有诸多危害,而有些常常熬夜的人也出现痛风的症状,所以很多人想知道痛风跟痛风有关系吗?

熬夜降低人体免疫力

人在睡眠状态下,身体的各个器官包括肾脏都处于休息调整状态,如果没有良好的睡眠就会使身体各个器官,尤其是肝脏、肾脏得到充分的休息,久而久之,人体的免疫力就会开始下降,尿酸排泄不畅或者排泄减少的现象可能出现,最终血液中的尿酸积聚,尿酸盐晶体沉积,从而诱发痛风的发作。

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

熬夜的人生活毫无规律,而这种无规律的生活方式,就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使人体出现代谢失常,内分泌失调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尿酸的正常排泄,诱发痛风的发生。

容易形成酸性内环境

人体在夜晚时处于酸性环境中,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睡眠的方式来缓解酸性环境,给尿酸的排除创造有利环境。如果经常熬夜,人体的酸性环境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改善,这样就容易导致痛风患者体内尿酸过度积聚,从而诱发痛风的发作。

熬夜引起肥胖

如果每天睡眠时间不足,人体的血糖浓度就容易持续上升,就容易导致糖尿病和肥胖。并且还会导致体内的生物碱含量偏高,此种物质就会诱发暴饮暴食,从而导致身体发胖,而肥胖又是诱发痛风重要因素之一。

熬夜影响肾功能

人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只在夜间睡眠时才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促进体内糖的代谢与肌肉发育的功能,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又能调节人体节律紊乱。

如果长期熬夜,人体的肾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尿酸不能正常排泄,从而诱发痛风的形成。

如何降低熬夜带来的伤害

注意饮食

早饭一定要吃饱,一定不要吃凉的食物。一定要有足够多的白开水。不要吃泡面来填饱肚子,以免火气太大。

最好尽量以水果、土司、面包、清粥小菜来充饥。提神饮料,最好以绿茶为主,可以提神,又可以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让您神清气爽。但是胃肠不好的人,最好改喝枸杞子泡水的茶,可以解压,还可以明目呢!

加强锻炼

除了在饮食上下功夫,熬夜一族要加强身体锻炼。熬夜中如感到精力不足或者欲睡,就应做一会儿体操或到户外活动一下。由于熬夜会占去正常睡眠的时间,因此在补充睡眠上不妨见机行事。如下班回家时,在车上闭目养神片刻,或在单位午休时为自己安排一小会儿午睡等,可恢复体力,使精神振作。

保持充足睡眠

痛风患者如果有工作必须熬夜,建议把熬夜时间“乾坤大挪移”,晚上早点儿入睡,最好在9点前进入睡眠状态,睡前喝喝一杯温水。然后在凌晨4点以后起床,这样不但有充足的睡眠,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已经减少到最低。

除了熬夜,什么人容易得痛风

有痛风基因的人

全球尿酸盐遗传机构汇总超过14万例欧洲人的基因数据,证实全基因组中28个基因与血尿酸水平相关。

这些基因之间不仅可以相互作用,也可以跟环境互相影响。最终结果如何,只有天知道!

有高嘌呤饮食习惯的人

涮一次火锅比一顿正餐摄入的嘌呤高十倍,甚至数十倍;再来一瓶啤酒,尿酸翻一倍。

来看具体几类食物:

海鲜:如凤尾鱼、沙丁鱼、带鱼、鲱鱼、鲭鱼、牡蛎、蛤喇、干贝等,嘌呤含量都很高;

动物内脏:比海鲜嘌呤含量更高,建议每月最多吃一两次,每次不超过100克;

高汤:脂肪、嘌呤都高,且为酸性,不利于尿酸的排出;

含糖软饮料:长期每天1~2瓶软饮料,罹患痛风的风险升高85%。

久坐不动突然大量运动

平时忙于工作几乎没有时间运动,一到放假,摸摸日渐庞大的肚子,突然跑了十几公里,关节就这样摩擦摩擦,把隐藏身上的尿酸盐“摩”出痛风来了。

三高肥胖者

中年男性应酬多,常吃大餐使得体内脂肪堆积,加上缺乏运动,容易被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找上,甚至发福。

一旦与这三高结缘,第四高——高尿酸血症(痛风)就离你不远了。

压力大、加班多的人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班是常事,而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人的抵抗力也容易下降,机体的潜在炎症反应就会表现出来,导致痛风。

标签: 痛风跟熬夜有关系吗很多人都不知道熬夜对痛风的影响  疾病预防  熬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jiankang/cjjb/8988.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