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宝宝脐带绕颈一周怎么办

来源: 最后更新:22-03-12 12:00:55

导读: 脐带绕颈一定得剖?知道这些绕3圈都能顺!胎宝宝脐带绕颈怎么办?其实,胎儿脐带绕颈普遍得就跟儿科看感

脐带绕颈一定得剖?知道这些绕3圈都能顺!胎宝宝脐带绕颈怎么办?其实,胎儿脐带绕颈普遍得就跟儿科看感冒一样,平均每3-6个足月儿中就有1个脐带绕颈。

至于说脐带绕颈就必须剖,其实是来自于对这事的误解。

因为一听到脐绕颈,很多人就会自行脑补胎宝宝的脖子被脐带勒住窒息的样子,但实际上,脐带绕颈并不是因为脐带勒住胎儿脖子让胎儿缺氧,而是因为胎儿在母体里是靠脐带输送氧气和营养的,如果脐带受压、变细、血液循环受阻,胎儿就会缺氧,严重的就可能威胁生命了。

这样一解释你们应该就明白了,当胎儿出现脐带绕颈一周、两周而且不是那么紧的时候,可能并不是那么危险,因为脐带受压、血液循环受阻的程度都不那么大,而且胎儿活波好动,很可能自己绕两下就又绕出来了。

但如果绕的比较紧,而且周数也比较多,那就要注意一下,风险确实会有一些。但有一个好消息就是,绝大多数的脐绕颈都是一周或两周,分别占脐带绕颈概率10.6%、2.5%,三周、四周的概率非常小,只有占0.5%和0.1%。

所以出现了脐绕颈,你们不要太焦虑,每天认真数好胎动很有必要,一旦有缺氧的情况,胎儿也会表现出躁动不安或是胎动减少。

至于脐带绕颈就必须剖的说法,菌菌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根本不是。

脐带绕颈并不是剖宫产的指征。

一般来说,脐带绕颈2周以内,在没有其他剖宫产指征的情况下,准妈妈是完全可以顺产的。

绕颈3圈以上:

如果是经产妇,分娩过程进展顺利,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也是可以试产的,但要做好随时顺转剖的准备。

如果是初产妇,还没有临产,考虑到生产时间较长,过程中出现宝宝缺氧的几率相对较大,为保险起见,医生可能会建议剖腹产。

所以,脐带绕颈是可以顺产的,需不需要剖宫产取决于医生对于胎宝宝是否会出现宫内缺氧的判断,而并非简单粗暴地以圈数为准。

还有就是很多妈妈一发现胎宝宝脐带绕颈,就会惊慌失措的想知道有没有办法纠正,让宝宝绕出来?

我知道你们的担心,虽然脐带绕颈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毕竟还是有风险的!

但我的回答可能会让你们失望,目前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能帮助脐带绕回去。

脐带绕颈主要是与脐带过长、胎儿小、羊水过多以及胎动频繁有关,胎宝宝在羊水里随时随地都可能在调皮捣蛋、上下转圈,本身就不是人为可控的。

所以临床上经常出现上次检查时脐绕颈一周,下次就又没有的情况,或者产检的时候没有脐绕颈,可分娩前却莫名其妙出现了脐绕颈。

一般来说,在孕37周左右时,宝宝的头顶会跟妈妈骨盆衔接上,这个时候胎宝宝就不太会在子宫里乱动了,而此时脐带才会相对固定。

所以,在此之前检查出来的脐带绕颈,都是不确定的因素,根本没必要去纠正,而等胎儿入盆之后,位置固定了,想纠正也没法纠正了。

因此,菌菌劝大家顺其自然就好,不必过分纠结脐带绕颈,除了给自己造成不必到的心理压力之外,没有什么好处。

此外,我其实很想跟你们说的是,脐带绕颈根本就不用检查!

当你拿到B超单的时候,可能会看到“颈后见‘U’型血管压迹”之类的字眼。

这些其实就是脐带绕颈的间接表现,U形代表期待绕圈1周,W型代表脐带绕圈2周,脐带绕圈3周或3周以上成锯齿形。

但事实上,菌菌认为这句话很多余。

虽然通过B超我们可以发现70%的脐带绕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筛查率更是高达83%-97%,但菌菌是不建议做脐带绕颈筛查的。

一则,脐带绕颈很常见,随时可能会发生也随时可能会松解,查出来也说明不了什么,只会增加不必要的超声随访预约量。

二则,脐带绕颈被认为是妊娠期的正常表现,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脐带绕颈并不会增加胎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即便是有脐带绕颈较紧史的新生儿,短期的结局也很好。

三则,目前并没有高质量甚至中等质量的证据能够支持产前诊断脐带绕颈可改善妊娠结局,即便是产检诊断出脐带绕颈也不会改变最终的产科处理,既然查出来也改变不了什么,那我们查它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国外,其实早都已经不再筛查脐带绕颈了,国内的有些医院也已经开始不在超声报告中描述脐带绕颈的情况了,因为它除了增加准妈妈们的心理负担,其实没什么用。

所以,下次再看到脐带绕颈,别再急匆匆的来找我救命了,回家老老实实数胎动,该吃吃该喝喝,到了分娩时咱们再看。

分娩是一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事情,你需要做的是保持最佳的状态和饱满的信心,至于是顺产还是剖宫产,我相信医生一定能帮助你选择一个最佳的分娩方式。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huaiyun/fayu/8375.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