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淡水养殖,附生产方式 淡水养殖概念

来源: 最后更新:22-08-08 02:11:44

导读:1、养殖特点:面积较小分布广泛;适于精养,集约化程度高,鱼类养殖为主,生产水平高;产量较稳定,投资小,收益大。2、生产方式:池塘养鱼,湖泊河道养鱼,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厂化养鱼,网箱养鱼。3、养殖保

1、养殖特点:面积较小分布广泛;适于精养,集约化程度高,鱼类养殖为主,生产水平高;产量较稳定,投资小,收益大。2、生产方式:池塘养鱼,湖泊河道养鱼,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厂化养鱼,网箱养鱼。3、养殖保险:保险机构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

一、养殖特点

一般面积小,分布广泛,适合精养,集约化程度高,以有利于人工管理和控制的鱼养殖为主,生产水平高的产量稳定,投资小,收益大。根据养殖场所分为池养殖、湖养殖、河养殖、水库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微流水养殖等,根据集约化程度分为粗养殖、半精养殖和精养殖。

二、生产方式

1、池塘养鱼

一般指面积较小的封闭水体中的鱼类养殖。这种经常静水的小状态的小型水体工挖掘和天然水潭改造而成,面积一般为数亩至数十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养鱼方式。池塘水体小,水质容易控制,养殖技术也容易掌握,一直是大众养鱼的主要方法。池塘养鱼具有静水养鱼的特点,适用于不同栖息习性和食性的种类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饵料,同时也可以用施肥的方法培养天然饵料,特别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状。

2、湖泊河道养鱼

指在中小型湖泊和河流进出口建筑物的拦鱼设施,养鱼。主要利用天然饵料,辅助人工施肥饵料。

3、水库养鱼

利用各种类型的水库养殖鱼类。在小型农田灌溉水库,可以避免逃跑,容易捕捞的,可以采用池塘养鱼方式。一般来说,大平原水库经常以湖泊和河流方式经营。大型综合水库,主要繁殖保护鱼类资源,辅以少量人工放养。在水库库湾修建堤坝或拦网,将其与水库主体部分分开,在被拦下的库湾养鱼,可有效提高整个水库的渔业产量。

4、稻田养鱼

利用稻田养鱼不仅可以增加鱼的产量,还可以消除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疏松土壤,增加稻田的产量。养鱼用的稻田需要充足的水源,田埂坚固,稻田进出口需要拦鱼设备,田内挖沟和鱼。

5、工厂化养鱼

运用机械、电、化学、自动化的现代设施,在水质、水温、水流、溶氧、光、诱饵等各个方面进行人为控制,创造和维持最适合鱼类生长和发育的生态条件,使鱼类繁殖、苗种养殖、商品鱼养殖等各个环节在人工控制的水体环境中进行无季节性的连续生产。工厂化养鱼主要有自流水式、循环流水式和温流水式。

6、网箱养鱼

用纤维网片、金属网片等材料缝制成长方体、圆柱体等具有一定形状的箱体,将其架设在较大的水体中,使箱体内外的水体自由更换,在这样的箱体环境中养鱼被称为网箱养鱼。网箱养鱼是近20年来全球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现代化科学养鱼技术,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水库、湖泊、河道等大中型水域,养鱼种类和饲养各种经济鱼类。淡水养殖是人类获得动物性蛋白质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生产稳定,投资少,收益高,发展潜力大。中国淡水总面积约20&times104平方公里,养殖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36.7%。进一步扩大养殖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增加水产品的重要途径。

二、臭氧应用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砂滤、微生物净化、紫外线杀菌消毒、泡沫分离等。但是,随着工业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普及,高密度、小水体的生产条件对水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应用具有高效快速特征的臭氧进行水质处理的技术也应运而生

1、特性

臭氧(O3)又称活性氧,是氧气的同素异体,容易溶于水,在水中立即发生恢复反应,产生中间物质的单原子氧和羟基(0H)的单原子氧化能力非常强,羟基也是强氧化剂、催化剂,因此臭氧具有很强的消毒效果,能够分解一般氧化剂难以破坏的有机物的单原子氧和羟基消毒作用的机理:

(1)臭氧分解细菌的细胞壁,扩散到人的细胞内,氧化破坏细胞内的酶杀死病菌

(2)臭氧与细胞壁脂类的安键相反应,进入人的细菌体内部,作用于细胞脂肪和细胞臭氧杀菌消毒、分解水中有机质和无机物的能力比常用氯高几百倍。另外,臭氧不稳定,反应后容易产生氧和水,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2、臭氧能净化水质的依据

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水中的各种微生物有很好的杀死效果。伍学洲等无菌罩(0.7m)通人臭氧发现臭氧作用20min和30min时大肠杆菌灭菌率为97.5%和l00%金黄色葡萄球菌灭菌率为937%和l00%绿脓杆菌灭菌率为84.6%和89.8%Herbokd等报道20℃条件下臭氧体通人流动的水中,水中臭氧浓度达到0.43mg/L时大肠杆菌灭菌100%和发林灭菌

3、特征

(1)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养殖用淡水和海水对鱼类危害较大的亚硝酸盐、硫化氢、氨状氰等可氧化为无毒的NO、SO、N等有机物,同时无机物也可分解生成对生物无毒的物质,降低水中生物的氧化消耗量(BOD)和化学氧化消耗量(COD)

(2)臭氧的强氧化性能对藻类等原生动植物起到迅速的杀灭作用,据孙晓红等报道,取红潮海水进行30min臭氧处理后,红潮海水完全氧化为无色透明状,水中的夜光虫全部被杀死呈粉碎状。

(3)臭氧对水中存在的危害水牛生物健康的病原菌发挥了快速有效的杀死作用Kofich等,比较了臭氧、CIO、CI、氯氮等对微笑孢子蛋的杀死作用。结果表明lrng/kg臭氧作用5min可以杀死90%的虫囊。同浓度的CIO,经作用lh、CI、氯氮均浓度为80mg/kg,作用90rain达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4)臭氧在水中容易分解为0,不仅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还能使水增氧,直到一举两得。

(5)臭氧在净化水质的过程中,不会改变水中的原始成分。能够保持水中含有对水生动物有益的矿物质1。

(6)在臭氧净化水源的同时,减少动物肠道中宿主营养的细菌数量,减少幼菌营养消耗,增强有益菌分泌的淀粉酶活性,提高动物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利用效果,促进动物健康成长。

(7)臭氧通过氧化絮凝作用净化水质,不产生二次污染物,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是无毒、无味的生物分解物。

4、影响因素

(1)臭氧浓度在允许浓度内,一般加入臭氧的浓度越高,杀菌等速度越快,作用效果越好,但请注意不要过剩。

(2)水温相同的臭氧浓度,在不同的水温下,溶解在水中的量不同。水温越低水中的溶解度越高,溶解度为22%,10时为54%,0cc为69%

(3)水中的无机离子在水中存在很多无机离子时,会加速臭氧的分解,降低臭氧的浓度,妨碍杀菌的效率。

(4)水中的浊度报道,当水的浊度低于5mg/L时,对臭氧杀菌效果的影响并不大,但当浊度低于5mg/L时,则有影响。因为此时大部分臭氧被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氧化分解。

5、毒副作用

姜国良等(2001)在臭氧对牙鳌和虾的急性毒性试验中,残留臭氧浓度为0.2~0.4mg/LH~l2h后,牙鳌生存65%24h为47%48h为23%浓度增加到0.5~0.8ml/L时,随时无生存,Reid.B(1994)研究表明,l-5mg/1的臭氧浓度是虾的致死浓度。Hubs研究发现,鱼残留臭氧浓度高时的毒性反应主要是运动和呼吸异常,失去平衡,鱼乱游时静止,静止时鱼的侧面和腹部向上,最终鱼死亡,臭氧显着净化水质,增加虾产量,但虾等水生物的毒性作用也不容忽视,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涮熟,在臭氧再循环水中使用小剂量(一般为0.05~0.3mg/L)和短时间(O.3~2min)接触一综上所述,由于臭氧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如杀菌作用效果快而彻底,片且无二次污染,可通过分解无机物、有机质等来净化水质,并可增加溶氧因此,臭氧是一种理想的杀菌消毒剂,可广泛地应用于养殖及生活用水水质处理上而且臭氧可明显地改善水质,用于循环养殖系统中时,可大量地节约用水,降低用于温度控制所消耗的热能。因此,从长远来看,应用臭氧进行水质处理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水处理方法。

三、养殖保险

淡水养殖保险是保险机构为水产养殖者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自然灾害和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保险。其中,水产养殖是指利用海洋水域、沙滩和内陆水域中的养殖面积,对鱼、虾、蟹、贝、藻等水生经济动植物进行人工投入苗、饵、经营管理,获得相应产品的生产活动,分为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

1、保险责任一般分为死亡责任和流失责任两种。死亡责任是指由于缺氧、疾病、他人投毒等灾害事故造成的水产品死亡流失责任是指台风、龙卷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池塘、虾池堤坝倒塌造成的水产品流失。

2、保险期应根据不同保险目标的养殖周期和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分别确定。

3、保险金额一般以保险面积为保险公司确定,包括保险成本和产值两种方法。保险成本以保险目标收获时投入的成本为最高保险金额的保险产量以市场价格和产品的销售价格和产量为确定保险金额的依据,一般只保险50%~70%。

4、保险费的确定主要考虑保险目标的损失率、一次性最大损失程度和保险责任时间长短等因素。

5、保险成本的赔偿,根据保险目标在保险期内不同时期投入的成本,根据条款规定的不同赔偿标准计算赔偿,残值从赔偿金中扣除的保险产值的赔偿,根据实际损失和保险成数进行赔偿,不超过保险金额,残值从赔偿金中扣除。

标签: 生产方式  淡水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zonghe/476773.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