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龙骨 龙骨光遇

来源: 最后更新:23-04-27 03:16:26

导读:龙骨其实是牛、鹿、象等动物的骨骼化石,那么这些化石具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龙骨的功效与作用,龙骨的功效,龙骨是什么

龙骨

  性味:味涩、甘,性平。

归经:归心、肝、肾、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类、犀类、三趾马、牛类、鹿类等的骨骼化石

形态特征:又称白龙骨(《别录》)。呈骨骼状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至淡棕色,多较平滑,有的具纵纹裂隙或具棕色条纹与斑点。质硬,砸碎后,断面不平坦,色白或黄白,有的中空。关节处膨大,断面有蜂窝状小孔。吸湿力强,舐之吸舌。无臭,无味。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

龙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炮制:龙骨:取原药材,去净杂志,刷去泥土及灰屑,打碎。生用以潜阳镇静,安神为主。

煅龙骨:取净龙骨,置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捣碎或碾成粉末。煅后增强收敛涩精,生肌的功能。

龙骨的功效作用

功效: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

主治: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惊痫癫狂,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

龙骨的配伍

1.治好忘:龙骨、虎骨、远志各等分。上三味治下筛。食后服方寸匕,日二。久服聪明益智。(《千金要方》)

2.治产后虚汗不止:龙骨一两,麻黄根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3.治遗精白浊及滑泄、盗汗:龙骨生用一两,牡蛎(火煅)一两,鹿角霜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食前盐水汤送下。(《济生续方》三白丸)

4.治遗溺淋沥:白龙骨、桑螵蛸等分为末,每盐汤服二钱。(《纲目》引《梅师集验方》)

5.治泄泻不止:龙骨、赭石脂各等分,俱火煅,研极细末,饭丸梧子大。大人用二钱,小儿用五分。用木瓜汤送下。亦治休息痢。(《方脉正宗》)

6.治热病后下痢,脓血不止,不能食:龙骨、黄连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食前温米饮调下,日再。(《圣济总录》龙骨散)

7.治白滞痢:龙骨一两半,干姜(炮)半两,附子(炮制去皮,脐)一两半。上三味,捣罗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米饮下十五丸。(《圣济总录》龙骨丸)

8.治诸疮口脓水不干:白龙骨二分,寒水石三分,虢丹(水飞)一分。上为细末,干掺疮口,一料,以六分为率。(《瑞竹堂经验方》)

9.治金创出血:龙骨一两,诃子一两,白石脂半两,苎麻叶半两。上为细末,水调服之。(《普济方》神仙止血方)

10.治目卒生珠管:龙骨一两。上一味捣罗为散。每点少许珠管上,日三五次。(《圣济总录》)

龙骨的禁忌

湿热积滞者慎服。

《本草经集注》:畏石膏。

《药性论》:忌鱼。

《本草元命苞》:畏蜀椒、干漆。

《品汇精要》:畏理石。

龙骨相关论述

《吴普本草》:色青白者善。

《雷公炮炙论》:剡州生者,沧州,太原者为上。其骨细文广者是雌骨,粗文狭者是雄骨,五色者上,白色者中,黑色者次,黄色者稍得。经落不净之处不用。

《本草经集注》:齿小强,犹有齿形。角强而实。又有龙脑肥软,亦断痢。云皆是龙蜕,非实死也。比来巴中数得龙胞,吾自亲见,形体具存,云疗产后余疾,正当末服之。

《新修本草》:其青、黄、赤、白、黑,亦应随色与脏腑相合,如五芝、五石英、五石脂等辈。而《本经》不论莫知所以。

《本草衍义》:诸骨家之说,纷然不一。既不能指定,终是臆度。西京颖阳县民家,忽崖坏,得龙骨一副,支体头角悉具,不知其蜕也,其毙也?若谓蜕毙,则是有形之物,而又生不可得见,死方可见。谓其化也,则其形独不能化。然《西域记》中所说甚详,但未敢据凭。万物所禀各异,造化不可尽知,莫可得而详矣。

《本草会编》:经文言死龙之骨,若以为蜕,终是臆说。

《纲目》:龙骨,《本经》以为死龙,陶氏以为蜕骨,苏、寇诸说皆两疑之。窃谓龙,神物也,似无自死之理。然观苏氏所引斗死之龙,及《左传》云,豢龙氏醢龙以食;《述异记》云,汉和帝时大雨,龙堕宫中,帝命作羹赐群臣;《博物志》云,张华得龙肉鲊,言得醋则生五色等说,是龙固有自死者矣,当以《本经》为正。、

《本经》:甘、平。

《别录》:微寒,无毒。

《纲目》: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日华子》: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鼻洪,吐血。

标签: 龙骨  标签  简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zonghe/1466889.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