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真丝和人造丝鉴别方法 怎样辨别真蚕丝和人造丝

来源: 最后更新:23-01-02 11:28:30

导读:真丝一般指蚕丝,包括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木薯蚕丝等,被称为“纤维皇后”,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古往今来的人的青睐,人造丝是一种丝质的人造纤维,由纤维素所构成,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真丝和人造丝鉴别方法吧

真丝

真丝一般指蚕丝,包括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木薯蚕丝等,被称为“纤维皇后”,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古往今来的人的青睐,人造丝是一种丝质的人造纤维,由纤维素所构成,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真丝和人造丝鉴别方法吧!

真丝

蚕丝的面料特性

1、蚕丝由丝胶和丝素组成,由18种氨基酸按不同的比例和空间组合而成,是一种蛋白质纤维。丝胶在外,丝素在内,两者紧密相连。丝胶结构疏松,手感粗糙,因此需要脱胶,丝素结构紧密,光泽柔和、肥亮,具有珍珠般的光彩。

2、手感柔软、滑爽、厚实、丰满,弹性优异。

3、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能,有护肤保健作用。蚕丝为蛋白质纤维,以蚕丝为原料编织的真丝地毯具有良好的紫外线吸收性。蚕丝是一种多孔纤维,因此具有良好的保温、吸湿、散湿和透气的性能,对皮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蚕丝比较娇嫩,应精心护理,避免重力磨擦扭绞或在粗糙的地方用力拖拉,导致蛋白质纤维损坏。

真丝

真丝的鉴别方法

1、品号识别:中国产绸缎实行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的统一品号,这5位数字从左开始第1位数字代表织物的材质号,全真丝织物(包括桑蚕丝、绢丝)为“1”,化纤织物为“2”,混纺织物为“3”,柞蚕丝织物为“4”,人造丝织物为“5”。据了解,市场上销售的进口绸缎中均无真丝织物,如乔其纱、柔姿纱、珠丽纹等,这些都是化纤织物,因此进口绸缎无统一品号。

2、光泽手感:将样品平摊观其外观,真丝有吸光的性能,看上去顺滑不起镜面,光泽幽雅柔和,呈珍珠光亮,手感柔和飘逸,丝线较密,用手抓会有皱纹,纯度越高、密度越大的丝绸手感也越好,仿真丝织物虽经过脱坚处理,手感较柔软,但绸面发暗,无珍珠光泽,化纤织物光泽明亮、刺眼,手感较硬挺。另外,丝绸产品应略有刮手的感觉,将两层面料进行摩擦,会产生“丝鸣”声,而其它原料的织物没有。

3、燃烧鉴别:抽出部分纱线燃烧,真丝看不见明火,有烧毛发的味道,丝灰成黑色微粒状,可以用手捏碎,仿真丝遇火起火苗,有塑料味,火熄后边缘会留下硬质的胶块。

4、消毒液法:使用84消毒液进行溶解测试,如果是真丝,放进84消毒液中,三五分钟后真丝会逐渐被消毒液溶解消失。

5、强度识别:从纤维强度分辨,真丝强伸力越好,品质则越佳,同样长的蚕线,拉伸后,越长质量越好,一般好的桑蚕丝可以拉到100厘米以上。

人造丝

真丝和人造丝鉴别方法

1、用手触摸:真蚕丝柔软细腻,用手触摸感觉弹性十足,由于天然纤维上的细孔构造,有时还有些“涩涩粘手”的感觉。而人造丝手感生硬,或是滑爽异常。

2、用耳听音:打开蚕丝被内胆,拿少许纤维,用手揉捏摩擦,仔细地听音,干燥的蚕丝在摩擦时会发出“沙沙”声响,“丝鸣”也称“绢鸣”是真蚕丝独有特性,而人造丝和棉都没有,此外用两指摩擦过程中,蚕丝一般会“聚拢”成线,而化纤会滑出指心。

3、观察光泽:蚕丝制品的光泽幽雅明亮,但不刺眼,反光折射面多,无规律,类似珍珠光泽。而有些人造丝虽然也亮堂,但色泽苍白,夺目刺眼。

4、开水浸泡:将少许纤维放入开水中,短时间内形状无明显变化的是蚕丝,迅速弯曲下沉的是化纤,晾干后长度几乎不变的是蚕丝,明显缩水现象的是人造丝。

5、沾水测试:抽取少许纤维,在偏左位置用滴水润湿,然后拉扯。人造丝一般在只润湿的地方产生断裂,蚕丝则可能在任意处断裂,而不论干、湿状态下都很难断裂,则是人造丝。

6、比对折痕:取一些纤维,反复对折揉捏,蚕丝弹性好,无折痕。而人造丝有明显的折痕,难以恢复。如果有轻微折痕,但慢慢恢复,则是人造丝。

7、用火点燃:用火点燃少许纤维,蚕丝纤维能燃,但离开明火便熄灭,而且散发毛发烧焦的味道,而且残留物呈灰色,手指一捏便粉碎。我们发现,如果是人造丝,离开明火还继续快速燃烧,有塑料燃烧味,残留物为黑色小球状,质感硬且难以捏碎。如果是棉,离开明火后继续燃烧,气味清淡,类似烧纸,残留物也为灰黑,一捏即碎。

8、拉扯试验:尝试从大团纤维中剥离少许纤维,如果纤维不但长,而且紧密交织,好似连绵不绝,很难单独拉开,则是桑蚕丝。如果纤维较短,粗硬,则是柞蚕丝或机制被。如果纤维粗细匀称,颜色单一有规律,则是人造丝。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标签: 人造丝  真丝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zonghe/1161013.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