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松仁的功效作用和营养价值 松仁的功效与营养价值

来源: 最后更新:22-12-07 01:43:53

导读:松仁又名松子、海松仁等,不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食疗佳品,因而有“长寿果”之称,备受历代医家、营养学者所推崇,这与其独特保健功效和营养价值是密不可分的。 松仁为为松科松属植物中的华山松、红松、马尾松的种

松仁又名松子、海松仁等,不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食疗佳品,因而有长寿果之称,备受历代医家、营养学者所推崇,这与其独特保健功效和营养价值是密不可分的。松仁为为松科松属植物中的华山松、红松、马尾松的种仁。唐代的《海药本草》中就有海松仁温胃肠,久服轻身,延年益寿的记载。在人们心目中,松仁被视为长寿果,又被称为坚果中的鲜品,为人们所喜爱,对老人最有益。

松仁的营养价值

松仁的营养价值很高,在每百克松仁肉中,含蛋白质16.7克,脂肪63.5克,碳水化合物9.8克以及矿物质钙78毫克、磷236毫克、铁6.7毫克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松仁中的脂肪成分主要为亚油酸、亚麻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有软化血管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老年人常食用松仁,有防止因胆固醇增高而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另外,松仁中含磷较为丰富,对人的大脑神经也有益处。它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便秘、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和头晕眼花患者,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松仁营养分析:

1.松仁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油酸等,能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2.松仁中所含大量矿物质如钙、铁、钾等,能给机体组织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强壮筋骨,消除疲劳,对老年人保健有极大的益处;

3.松仁中维生素E高达30%,有很好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作用,是中老年人的理想保健食物,也是女士们润肤美容的理想食物;

4.松仁富含脂肪油,能润肠通便缓泻而不伤正气,对老人体虚便秘,小儿津亏便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5.松仁中的脂肪成分是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有很好的软化血管的作用,是中老年人的理想保健食物;

6.松仁中的磷和锰的含量丰富,对大脑和神经有补益作用,是学生和脑力劳动者的健脑佳品,对老年痴呆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松仁的食用方法 

 松仁以炒食、煮食为主,不论年老年少,皆可食用。 

松仁的功效

松仁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常食松仁,可以强身健体,特别对老年体弱、腰痛、便秘、眩晕、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均有补肾益气、养血润肠、滋补健身的作用。治疗燥咳、吐血、便秘等病。《日华子本草》载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润皮肤,肥五脏。《玉楸药解》载润肺止咳,滑肠通便,开关逐痹,泽肤荣毛。可见常食松仁能延年、美容。凡脾虚便溏、肾亏遗精、湿痰甚者均不宜多食。

适应人群

大脑的优质营养补充剂,特别适合用脑过度人群食用。松仁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增强脑细胞代谢,维护脑细胞功能和神经功能的作用。谷氨酸含量高达16.3%,谷氨酸有很好的健脑作用,可增强记忆力。此外,松仁中的磷和锰含量也非常丰富,这对大脑和神经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是脑力劳动者的健脑佳品,对老年痴呆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扶正补虚,润肠通便——最适合体虚便秘者食用。中医学认为松仁具有滋阴润燥、扶正补虚的功效,特别适合体虚、便秘咳嗽等病患者食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松仁的通便作用缓和,因而特别适合年老体弱、病后、产后的便秘者食用。如可取松仁仁20克碾碎,同粳米100克煮粥,分早晚服食。

中医学认为,松仁味甘性微温,具有润肺心、调大肠、止咳、通便、熄风、滋养强壮的功效,对病后体虚、便秘、肺燥咳嗽等症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食用松仁注意事项

松仁虽好,也并非人人皆宜。脾虚腹泻以及多痰患者最好和松仁保持距离。由于松仁油性较大,所以,吃得太多会使体内脂肪增加。因此也要适量,平日多吃松仁,不仅对身体有益,起到养颜益智、延年益寿的作用,还有利于体内多种机能的调节和平衡,促进新陈代谢,滋补强身。但脾虚便溏、肾亏遗精、湿痰多者,一般不宜多吃松仁,以免身体消化吸收后,产生相反的副作用。

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松仁可以造成人们的味觉混乱,产生苦涩味或者金属味道,通常是食用后1-3天产生症状,并持续数天或数周。虽然这种感受很讨厌,但不会造成持续的效果。这种症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并且可以在不用治疗的情况下。自己恢复。

标签: 松仁  功效  营养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zonghe/1080243.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