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药品目录甲类、乙类药品都是什么 药品目录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有什么区别

来源: 最后更新:22-10-05 06:25:31

导读:国家《药品目录》中的西药和中成药分为“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具体报销政策详见下文。

  甲类药品、乙类药品的定义

  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价格或治疗费用较低的药品。

  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或治疗费用略高的药品。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纳入“乙类药品”管理。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按国家规定纳入《药品目录》的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纳入“乙类药品”管理。

  中药饮片的“甲乙分类”由省级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确定。

  甲类药品、乙类药品的报销原则

  参保人使用“甲类药品”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支付标准及分担办法支付

  使用乙类药品”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支付标准,先由参保人自付一定比例后,再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分担办法支付。“乙类药品”个人先行自付的比例由省级或统筹地区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确定。

  乙类药报销的规则与计算方法

  (一)西药、中成药、协议期内药品自付比例共分05%、20%30%四个档次,其中基药及限儿童使用药品自付比例设置为0;一般治疗性药品自付比例设置为5%;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且临床易滥用的药品,设置自付比例为20%;市场竞争不充分、价格较昂贵的药品,设置自付比例为30%。

  (二)同一最小分类的药品,疗效、价格、安全性及临床使用无显著差异的,设置相同的自付比例。

  (三)传统中药饮片,自付比例设置为0。中药配方颗粒及特殊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与同疗效规格的传统中药饮片价格相近的,自付比例设置为0;临床疗效不明显且价格昂贵,原则上不予纳入;其它自付比例设置为20%。

  注:出院结算时需要将所有纳入医保政策范围内的费用扣除起付线后按比例报销,此例为计算单个药品的报销费用,未体现扣除起付线的情况。同时,各地对乙类药品报销比例规定不同,计算时请以当地规定为准。

标签: 药品  乙类  比例  设置为  疗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techan/812212.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