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解除焦虑,慢性前列腺炎不药而愈(慢性前列腺炎不想治了)

来源: 最后更新:24-07-29 02:43:00

导读:摘要:对付慢性前列腺炎,无论中医、西医,均无特效疗法。之所以缠绵难愈,除了解剖、细菌及生理等方面的原

  曾经有男科医生坦言,最怕给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看病。确如所言,慢性前列腺炎是一个令病人焦虑、医生棘手的大麻烦。病人除了有会阴疼痛、坠胀不适等症状外,还常常伴有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解除焦虑,慢性前列腺炎不药而愈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五花八门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的常见病,以尿频、会阴部不适、前列腺液常规化验异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它的特征是症状复杂、病程迁延、容易复发。由于其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效果差,一直困扰着不少成年男性,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对付慢性前列腺炎,无论中医、西医,均无特效疗法。之所以缠绵难愈,除了解剖、细菌及生理等方面的原因之外,情感方面的原因,尤其是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这在临床上屡见不鲜。

  病例一:正值不惑之年的江先生,供职于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平时工作压力大,常超负荷工作。近一个月来,他在工作上遇到一连串不顺心的事,这些事一直困扰着他。为此,江先生感到有些气短、下腹部及会阴部坠胀不适、睾丸疼痛、尿频、尿急等,以致影响正常的工作。他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医院进行了一次全面、详细的检查,作了B超、胸片、心电图甚至CT等,均未发现异常。最后作了前列腺液的常规检查,发现原来是患了慢性前列腺炎。之后,江先生辗转于多家大医院,均未能根治,痛苦不堪。

  病例二:小周年仅18岁,高三毕业生。自述下腹及睾丸坠胀不适已三个多月。由于要备战高考,学习相当紧张,每天起早贪黑地复习功课,三个月前出现下腹及睾丸坠胀不适,时有全身发热、困倦乏力、头痛头晕、排尿时尿道灼热、夜间休息欠佳等症状。他以为是学习过于紧张而致的神经衰弱,服用过谷维素、维生素类药物,病情无明显缓解。高考前抽不出时间看病,现在高考结束了,所以特地来检查。经前列腺液的常规检查发现,卵磷脂小体两个“+”,白细胞两个“+”,初步诊断小周是慢性前列腺炎。医生经过一番解释,解除了小周的心理压力,建议他积极锻炼身体,避免长时间久坐,并适当用药,他的症状很快就好转了。

解除焦虑,不药而愈

  类似江先生和小周那样的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由于工作、学习压力的加大,经常出现外生殖器、睾丸、会阴和腰部的种种不适,加上尿急、尿痛、尿频、尿道流白色液体等症状反复发作,甚至出现性功能障碍,使得他们烦躁不安、痛苦异常。更有部分病人,反复到医院就诊,请不少名医看病,中西药物吃了一大堆,理疗、前列腺按摩也不知做了多少次,疗效就是不理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各国医学家都在作着不懈的努力,其中有位叫米勒的英国医生,经过对大量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的反复临床研究,运用一种新的途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在对一组慢性前列腺炎病人进行的研究中发现,这些病人在症状发生或加重时,都有各自不同的紧张因素存在。比如工作劳累、疲劳、焦虑、情绪波动等。因此,米勒认为,紧张因素是慢性前列腺炎的重要病因。他不让病人服药和按摩前列腺,只采取消除紧张情绪的行为疗法给本组病人治病。经过几个月的随访,其中有80%的病人自诉症状减轻或痊愈。根据这一研究成果,他指出,在慢性前列腺炎的诸多病因(如病原微生物感染、充血、免疫等)中,紧张或许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尽管“紧张”一词可用于许多情况,也难以定量地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但可以肯定的是,消除紧张情绪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是有益的。米勒认为,把慢性前列腺炎叫做“紧张性前列腺炎”可能更为确切。

  不少学者赞同米勒的观点,认为心理因素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作用高达50%。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人与正常人群相比,更喜欢主动陈诉自己出现的与焦虑有关的躯体不适和疼痛,表现为过度紧张的行为类型。还有学者认为,紧张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人的一大特征,并把这种情况称为“紧张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病人出现的各种心理症状,主要以焦虑、抑郁、恐惧、悲观为主,尤其多见于有疼痛症状者,而且病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药物的治疗效果。

  因此,有各种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的人,如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通过各种方式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那么,或许有一天会突然发现,那些曾经令你痛苦不堪、缠绵不愈的疼痛、坠胀不适、尿频、尿急不知何时已消失了。

标签: 焦虑  慢性前列腺炎  不药而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liangxing/1797248.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