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双减政策下一线教师该怎么做(双减政策一线小学教师怎么做)

来源: 最后更新:22-09-23 02:05:37

导读:在新政策背景下,面对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家长的“教育焦虑”,一线教师们应该怎么做?下面就来看看相关建议。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落实学校承担的“双减”工作任务,必须严格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纪律。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①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②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③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④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在新政策背景下,面对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家长的“教育焦虑”,一线教师们应该怎么做?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怎样开展?

  01、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而不是“复制粘贴”教案,修修补补课件。

  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中小学作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很多源于超前学和超标学,而这又破坏了“自然学习起点”的课堂教学生态。

  减轻作业负担,学生就可以在“自然起点”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教师就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在哪里”实现因材施教。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分析研读教材,就是要对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靶心,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

  02、组织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

  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愿参与”,借助已有认知经验“能参与”,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真参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素养。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效果。

  因此,一线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和效益意识。课堂学习效益高了,课后的作业负担自然就轻了。

  03、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作业质量

  作为生命体的儿童,天然拥有语言、思维、探究、创造等学习需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职责在于以生为本,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构,共享探究过程,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师生间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为平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教师在备课时须统筹安排每节课的作业量,将课堂适当留白,精心安排练习反馈的环节,及时查缺补漏,相对减少课后的书面作业量。

  04、研究作业管理效能,提升课后作业的“质”

  教师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

  例如重视预习作业,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积极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

  05、对学生多元评价

  老师需要对“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孩子们“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老师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做好规划。

  06、进行教学上的创新

  随着学生在校内时间的增多,教师只有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多样性,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让学生愿意待在学校,且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老师可以从小处着手,比如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工具、新颖创意的教育方式(微课、STEM)提高授课质量和学习兴趣;课堂上除了一对多的讲解,还可以组织同伴互助、小组共学,让每个孩子都“在场”;课后作业除了双基练习,还要有灵活的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特长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喜欢。

  在保证孩子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学校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多元能力,在有限的课时中开展创新课程,这对教师来说任重道远,也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开放心态眼界的过程。

  07、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去

  开展课后服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教师最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课后服务也使教育更有针对性。随着课后与学生的接触的增多,对本班学生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08、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

  如果说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家长信任老师的前提,那么优秀的“共情”体验和有针对性的讲授能力,则是获得家长信任的重要条件。

  作为老师,精准解决孩子困难、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离不开家庭的携手努力。要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的教育思想,统一教育理念;还要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有效的“助攻”。

  这就对老师们的沟通能力、家庭教育知识有了更高要求。为了抚平家长焦虑,顺利推进学校教育,老师们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和时间。

  09、协调好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

  课后服务的落地与推广,无形中拉长了老师们的工作时间,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的冲突将会更加突出。这对老师们的工作状态、积极性以及职业预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老师们既要保证本职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顾家庭和个人生活,需要自身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也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关注和协调——减少老师非教学和隐性工作时间,给予教师群体更多关注和关怀。

标签: 作业  学生  课后  教师  家长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jiaoyu/701237.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