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攀枝花市2022年普通高考报名常见问题解答

来源: 最后更新:22-09-22 05:35:11

导读:2022年四川攀枝花市高考网上报名时间为2021年10月8日9:00至10月13日17:00。本地宝小编为大家带来攀枝花市2022年普通高考报名常见问题解答。

  攀枝花市2022年普通高考报名常见问题解答

  问:在外地就读的攀枝花户籍考生,需要回户籍地报名考试吗?

  答:根据《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关于做好我省2022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的通知》(川招考委〔2021〕42号)文件规定,我省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包括普通高考统考生,对口招生考试考生,一类模式高考考生,保送生,少年班考生,特殊教育单考生、体育专业单招考生、高水平运动队单考生以及拟报考高职单招的考生等)均须在常住户口所在的县(市、区)报名。

  攀枝花户籍但在攀枝花以外的其它地、市、州就读的考生,符合政策规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条件的,可在就读学校所在县(市、区)报名。这类考生既不能享受就读学校所在地的照顾录取政策,也不能享受攀枝花地区加分照顾录取政策。

  攀枝花户籍但在四川省外就读的考生,是否能在实际就读的省、市、自治区参加高考,应咨询就读地招生考试机构,不符合在外省、市、自治区参加高考及录取条件的攀枝花户籍人员,应回户籍所在地参加报名考试。对错过规定报名时间的回川参考人员,将按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的安排适时组织补报名,其中,艺术类不再补报。

  问:在外地就读的攀枝花户籍考生,需要回攀枝花现场报名吗?

  答:报名分为网上报名、网上缴费和现场确认三个阶段。其中,网上报名、网上缴费阶段,考生可登录攀枝花招生考试信息网(https://www.pzhzb.cn),按照提示操作完成。现场确认阶段,须考生本人到报名所在地县(区)教育考试中心或指定报名点,交验相关证件证明材料,现场采集居民身份证信息、面颊特征及指纹特征信息。

  问:在攀枝花就读的外地户籍考生,可以在攀枝花参加报名考试吗?

  答: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厅等部门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2〕77号)文件相关规定,凡父母在我省有合法稳定职业和住所(含租赁),在父母就业和居住地具有高中阶段学籍和3年完整学习经历且符合普通高考其他报名条件的,可在就读学校所在县(市、区)报名。在攀枝花就读的外地户籍考生,如果满足上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条件的,可在就读学校所在县(市、区)报名考试。

  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报名时应提供哪些证明材料?

  答:考生应在2021年10月13日17:00前,向就读中学所在的县(区)教育考试中心申请,并提供父母的以下证明材料:房产证或县级公安机关出具的暂(居)住证明;有关单位出具的合法稳定职业证明(就业登记、劳动用工备案证明、营业执照、劳动合同以及就读地认可的其他就业证明等任何一种证明),以及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在当地就读年限和取得学籍的证明。符合条件者准予报名。

  问:同等学力如何界定?需提供哪些证明材料?

  答:原则上,同等学力考生应初中毕业满三年。以同等学力条件申请参加普通高考报名的,由考生本人提出书面报名申请,说明自己具备的学力水平,并提供初中毕业证书等相关证明。这类考生应在现场确认时向县(区)教育考试中心提供以上证明材料,符合条件者准予报名。

  问:“9+3”应届毕业生能在就读学校所在地报名参考吗?

  答:“9+3”应届毕业生户籍已经转到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就读学校所在地报名参考;户籍未转出的学生,由学生自愿选择,可以回户籍所在地报名参考,也可以申请在就读的中职学校所在地报名参考。相关报名办法请咨询县(区)教育考试中心。

  问:高校在校生可以参加高考吗?

  答:根据我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相关规定,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普通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不得报名。如五年制高职转录后正在高校就读学生、正在高校就读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等。

  问:如何进行网上报名?

  答:对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方法,攀枝花市教育考试院整理了《2022年普通高考考生网上报名操作说明》,并将通过攀枝花招生考试信息网(https://www.pzhzb.cn)官网和“攀枝花招生考试”微信公众号推送,请考生届时查阅。

  具体网上报名相关事宜可咨询相关报名点(联系方式见《攀枝花市2022年普通高考报名通告》)。

  特别提醒的是,考生在网上报名选择“所属县区”时,会自动弹出一个信息框,内容为县(区)对报名工作的相关安排、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等,请考生务必记录保存、认真查看。

  问:网上报名是否完成,该怎么确认?

  答:考生在完成网上报名的基本信息输入后,应点击下方“提交报名表”按钮进行提交保存(填报各类特殊类型招生的,应点击相应提交按钮)。如不确定提交内容是否保存,可退出网报系统,并再次登录进入,点击“查看报名表”按钮进入查看报名表页面查看,如果所查看到内容与自己填报的信息完整一致,则已经完成网上报名并提交成功。

  问:考生在网上报名阶段可以修改个人信息吗?

  答: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即2021年10月8日9:00至10月13日17:00),考生可对报名信息进行修改,修改后应及时提交保存。

  问:报名期间,忘记个人网报密码怎么办?

  答:考生可向报名所在地县(区)教育考试中心申请密码重置,县(区)教育考试中心须核实考生相关信息,确认是考生本人后,进行密码重置。

  问:网上缴费有哪些方式,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考生可根据网上报名系统的提示,点击进入网上支付页面,可通过支付宝、微信、建行APP扫码支付,也可通过易宝网银支付。考生在网上缴费时应注意核对缴费信息是否显示为本人信息,收款对象是否为四川省教育考试院,金额是否相符。由学校组织集中报名的,可由学校进行批量缴费,社会考生原则上自行网上缴费,未开通网上银行支付功能的,也可委托县(区)教育考试中心或报名点代为缴费。

  问:现场确认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考生进行现场信息确认时,须交验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学历(力)证明(应届毕业生证明)、申请享受照顾录取政策等材料(随迁子女还须提供父母的证明材料),并现场采集面颊特征及指纹特征信息。现场信息确认由县(区)教育考试中心组织,具体确认时间由县(区)教育考试中心安排。

  在外地就读回攀参加报名考试的考生,应在就读学校开具学籍证明、学业考试成绩证明以及报名点要求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考生在现场确认时,需佩戴口罩、主动出示健康码、主动接受体温检测,须严格遵守相关报名点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问:今年艺术、体育类专业招生考试有哪些变化?

  答:根据《四川省2022年普通高校艺术体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改进意见》的有关规定,从2022年起,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从2022年起,取消艺术史论(音乐史论)专业统考,艺术史论(音乐史论)专业安排在普通类相应录取批次并执行相关招生录取政策。二是从2022年起,音乐类专业的练耳及乐理科目推行划片区考试,考生到指定考点参加考试。

  问:艺术、体育类考生报名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一是艺术、体育类考生现场确认时间为2021年10月19日9:00至26日17:00。二是报考艺术、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在完成文化考试报名(含文化考试缴费)后,还需进行专业考试网上报名和缴费,各类专业统考网上报名、缴费的时间安排在2021年10月29日9:00至11月2日17:00。

  问:对口招生考试的报考条件有哪些,今年有哪些变化?

  答:报名参加本科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和专科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招生(简称对口招生)考试的考生,须是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中专、中师校和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其余报考条件与普通高考相同。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结合四川省实际,更改部分对口招生专业类别名称,即:信息技术一类更名为计算机类、信息技术二类更名为电子信息类、旅游服务一类更名为旅游类、旅游服务二类更名为餐饮类、材料类更名为材料与资源环境类。2022年招生专业类别为:农林牧渔类、土木水利类、财经商贸类、计算机类(原信息技术一类)、电子信息类(原信息技术二类)、加工制造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文化艺术类、旅游类(原旅游服务一类)、餐饮类(原旅游服务二类)、轻纺食品类、医药卫生类、材料与资源环境类(原材料类)、教育类和汽车类。

  问:什么是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报考条件是什么?

  答:专项计划是面向农村和原贫困地区实施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的简称,包括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根据相关规定,我市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属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实施区域。

  地方专项计划即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学校为省属重点高校,实施区域为全省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革命老区、艰苦边远地区(共 119 个县、市、区)。其报考条件为:申请考生及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地须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符合普通高考报名条件。

  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招生学校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实施区域为全省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革命老区、艰苦边远地区(共 119 个县、市、区)。其报考条件为:申请考生及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地须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符合普通高考报名条件。

  问: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如何申报?

  答: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实施范围县(我市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如拟报考相应类别专项计划,均须由本人进行申报。

  这类考生在普通高考网上报名时,登录普通高考网上报名系统后,按照提示,选择是否申报专项计划。

  选择申报专项计划的考生根据拟报考的相应专项计划类别,在网上填报《四川省普通高校招生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考生报考资格申报表》。申报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还须按教育部2022年专项计划招生工作文件规定的时间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填写并提交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申请。

  考生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高考报名确认前,在规定时间未进行申报的,视为自动放弃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问:高职单招考生需要参加普通高考报名吗?

  答:高职单招考生须先参加普通高考报名并取得报名号,然后按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时间进行高职单招网上报名、志愿填报、缴费和考试。高职单招相关政策、报名考试安排、招生计划等详见《招生考试报·2022年普通高校高职教育单招招生报考指南》,或通过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攀枝花市教育考试院官网和官微了解。

  问:哪些考生可以享受攀枝花地区加分录取照顾政策,该如何申报?

  答:根据相关规定,有地域性加分照顾录取政策县(区)的考生(含我市三区两县考生),须有连续三年以当地正式户籍(即其户籍在2019年8月31日以前已在当地)才能享受当地加分照顾录取政策,其中三州十七县两区(我市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的少数民族考生才能报考省属院校举办的少数民族预科。

  在市外参加报名考试的攀枝花正式户籍考生不能享受攀枝花地区加分照顾录取政策。

  拟享受攀枝花地区加分照顾录取政策的考生,应按规定向县(区)教育考试中心或报名点提供申报材料,未申报者视为自愿放弃,责任由考生自负。

  除地区加分以外的其它照顾录取政策,如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和在服役期间立功受奖的退役军人、烈士子女等照顾录取政策的申报流程和审查办法等,可咨询各县(区)教育考试中心。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照顾录取政策按《四川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实施规定》执行。

  问:残疾考生如何申请提供合理便利?

  答: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并申请提供合理便利的残疾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县(区)教育考试中心提出正式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应包括本人基本信息、残疾情况、所申请的合理便利以及需自带物品等,并提供本人的第二代或第三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和本人居民身份证的复印件(扫描件)。

  问:身份证上的住址与户口簿的户籍地址不一致,会影响报名吗?

  答:审查考生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均以二代居民身份证为准,户籍地址以户口薄为准。报名结束后,公安部门将对考生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户籍地址、身份证号码六项信息进行核对,发现信息不符的,招考机构和公安部门将共同逐一核实,并针对差错原因,采取相应办法逐一更正,确保考生信息的完整、准确。

  问:国家法律法规涉及高考报名的条款有哪些?

  答: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第七条、第九条、第三十条相关规定,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或者在考试结束后,发现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应当认定相关的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

  教育考试机构应当建立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保留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人员的相关信息。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中记录的信息未经法定程序,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删除、变更。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可以依申请接受社会有关方面的查询,并应当及时向招生学校或者单位提供相关信息,作为招生参考条件。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第十一条有关规定,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如实记入其考试诚信档案。下列行为在报名阶段发现的,取消报考资格;在入学前发现的,取消入学资格;入学后发现的,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学籍;毕业后发现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学历、学位证书无效,责令收回或者予以没收;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提供虚假姓名、年龄、民族、户籍等个人信息,伪造、非法获得证件、成绩证明、荣誉证书等,骗取报名资格、享受优惠政策的;

  (二)在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申请材料中提供虚假材料、影响录取结果的;

  (三)冒名顶替入学,由他人替考入学或者取得优惠资格的;

  (四)其他严重违反高校招生规定的弄虚作假行为。

  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情节严重受到停考处罚,在处罚结束后继续报名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由学校决定是否予以录取。

标签: 考生  攀枝花  户籍  专项  计划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jiaoyu/698087.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