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阳”了什么时候测抗原最准确

来源: 最后更新:22-12-26 11:40:07

导读:“阳”了什么时候测抗原最准确 新冠第几天抗原检测可以测出

  抗原检测存在“假阴性”“假阳性”

  建议出现症状5天内检测

  国家药监局还提到,由于方法学本身限制,抗原检测过程中会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的情况。“假阴性”指本来有感染,结果没有显示阳性;“假阳性”指本来没有感染,结果呈现阳性。

  黄果介绍,在急性感染期,体内病毒释放大量的抗原蛋白,抗原试剂检出率一般较高。但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或在疾病潜伏期,因体内病毒量低于检测限度,可能导致无法检出或检出率较低。此外,采样和检测过程的规范程度也会显著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专家建议,对于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5天内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原检测试剂进行检测。(来源:国家药监局网站)

  为什么有人发烧了抗原还是阴性?啥时候测最准?抗原转阴又“复阳”是怎么回事?

  记者梳理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的专业解答

  一起来看看↓↓↓

  1

  为什么发烧了抗原还是阴性?啥时候测最准?

  抗原检测的速度快,操作便捷。但一般要等到病毒复制到较高水平、感染者排毒量较高时,抗原才可以检测出来。

  在初期,即使感染者出现一些轻微症状,由于病毒载量低,抗原检测未必显示阳性。根据奥密克戎的潜伏期估算,一般感染后2至3天可以检测出来。部分感染者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由于病毒载量持续较低等原因,可能要5天甚至更长时间后才能检测出来。

  2

  抗原检测显示阴性,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感染?

  如果病毒在体内还没有大量复制、排出,不能达到抗原检测的灵敏度,结果就会显示阴性。所以会有部分人已经被感染了,甚至出现一些轻微症状,但抗原检测仍显示阴性。不过,通常此时的病毒载量较低,传染性较弱。

  抗原检测无需“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3

  为什么有人抗原阳性,核酸却是阴性?

  两种检测方式的灵敏度不同,加上采样操作不一定标准,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通常来说,核酸检测的准确率更高。

  如居家治疗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并且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4

  为什么有人抗原检测转阴后又“复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复阳和再感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感染者在同一感染周期中两次出现阳性结果,而后者是感染者经历了不同的感染周期。

  复阳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抗原检测假阴性;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痰栓带出的病毒片段,呈现了阳性结果。感染病程后期由于病毒载量变低,抗原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因此一般建议连续两天自测抗原,或者以核酸检测作为判断标准。

  排除误诊和假阳性等原因,还有一种可能,是患者的痰比较黏稠。由于黏稠形成痰栓,痰栓里包裹了病毒,康复者在后续的肺修复过程中排出痰栓时带出了病毒。此时造成阳性的是病毒核酸碎片,也无法培养出活病毒。

  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复阳,经临床观察证实,复阳病例均没有发生再传染给他人的现象。

  5

  抗原检测阳性怎么办?

  抗原检测如果是阳性,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时,居家隔离治疗,按照居家隔离治疗人员用药指引,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症状加重时,及时前往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就诊。老年人如果抗原检测阳性,还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选择药物。症状加重时,及时前往三级医院就诊。

  6

  选购抗原试剂盒要注意什么?

  查看生产日期及有效期;查看是否有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及完整的UDI编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查看产品组成是否完整,包含:试剂板(最小使用单元须有数字化编码)、裂解液、一次性采样拭子、说明书、密封袋。

  所以,总结一下

  没症状就不要浪费抗原

  潜伏期抗原是检测不出来的

  刚有症状也不要浪费抗原

  发烧当天测抗原也基本上测不出来

  更不用每天没事测一次

  一定要正确使用抗原

  科普抗原检测知识:

  01 潜伏期抗原是检测不出来的。

  02 发烧当天测抗原也基本上测不出来。

  03 确实感染了奥密克戎,一般来说, 发烧后的第二天会测出两道杠。

  04 从测出来开始算第6天内,基本都是两道杠,所以这几天不建议浪费抗原去测。

  05 发烧后的第8天再测,基本会重新变成一道杠,大概率已痊愈。(来源:北京晚报)

标签: 抗原  什么时候  几天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qiaomen/youxi/468450.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